我的目光,还逗留在“春天的节奏.民族音乐会”的入场券,那左上角桃红的繁华上,开幕的时间到了,然后,我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郭小红。
且不说文化馆飞天剧场,如何在这个无雪的冬天,安排一场场音乐大餐。只看眼前,寒风扑面,天空阴沉,可大人小孩,男男女女,还是步履匆匆地赶到了文化馆。
我们这座小城,有着非常丰富的历史文化,一个人,一群人,在周末出来听音乐会,这本身就耐人寻味。
曾是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以前对音乐会的了解,起初,都是从书本上,从中外文学作品中,对享受惯的人,就像吃饭穿衣一样自然。对我,却有着无尽想象力的空间。后来,从直播或转播节目中,直观地看到,觉得高雅的艺术,直面倾听,只在大城市,起码不是我们这样,被排在六线的城市中,可以看到。相信你明白,现场和非现场,完全是两个概念。而今,当我一个人,如身边坐着的其它人一般,坐在这富丽堂皇的剧场,观看、倾听,那是怎样的让人振奋,古筝和琵琶,民乐,会给我什么样的享受呢。
郭小红、李维琵琶古筝专场音乐会,这是年轻人多年的积累,这是十年磨一剑,这是对生我养生养土地的报答,是对父老乡亲的回馈。
这两种民族弹拨乐器,分别从遥远的战国和秦朝时期就有了,它们经历了朝代的更迭,岁月的检验,流传至今,当真不易啊。我不知道两位年轻的演奏者,80后的郭小红,和90后的李维,她们付出了多少努力,时间,汗水。但是,她们能开个人专场,这本身便是一种勇气和实力的体现。
演奏者之一的郭小红,是我娘家多年前平房的邻居,和我的侄女,是小时的玩伴,刚上小学不久的她,圆圆的脸稚气又可爱,早早就开始了琵琶的学习,那时她还不能理解父母的用意,只是牺牲正常学业之外时间,报班学习,背过父母,也有怨言,但父母决定,不敢违背。从小培养,时间过去,只要不是太笨的孩子,都会练出一项技能来,今天看来,她的父母是明智的。那个年代的父母,大多还没有培养孩子专业特长的意识,他的父母捷足先登,有先见之明,他也听话,直到如今。
说实话,我有好些年未曾见她了,印象中还是那个有礼貌的小女孩,见了我总是姨姨、姨姨地叫。可这次在舞台上看见的,是个高挑、白净、长发束起的女子,银白发卡镶嵌在乌云般的秀发上,在那里手执琵琶,优雅专注地弹奏。
还记得中学的课本上,学习的白居易名篇:《琵琶行》中:“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名句,以及悲切之音,而今一袭红衣,坐在那里,自如地弹奏,让人的思绪飘出好远,好远。
每一天的努力都算数。
这场音乐会,有11个曲目。古筝,琵琶,中间也有伴奏的扬琴、二胡。
用了近两小时,印象最深的是《春雨》,期盼春天的心情,再见到绿色小草,露水滴滴,明亮的绿色满目,已经是眼前一亮,再有琵琶的声音,美好的跳跃,让人生出少年的顽皮,激起儿时记忆。
《云裳颂》则是李维的古筝独奏,它来自长恨歌,一代美人杨贵妃和唐玄宗的爱情故事,用四个章节分别演绎,有无上权力下的无可奈何,也有两情相悦的缠绵悱恻,高低起伏,让人浮想联翩。背景是沉郁的蓝色,青花,瓷器,折扇,山水,都被赋予蓝色,它厚重又明亮,让人想到英雄难过美人关,以及皇家无情,美如杨玉环,也难逃红颜薄命。
还有小红琵琶弹奏的《天山之春》。这首曲子本是维吾尔的热瓦普音乐,后被改编为琵琶曲。天山广袤、秀丽,充满生机,泉水欢腾,山脉碧绿,璀璨星空,白雪皑皑,异域风情,在奔放的琶音中,欢乐地响起。如同维吾尔族人民,在纵情歌舞,那种掩饰不住的喜悦,排山倒海而来,令人心情,瞬间溢满快乐,如一杯醇香的美酒,醉在不知不觉中。
当然还有郭小红的《十面埋伏》,这是古代名曲,古战场,地域广阔,时间维度大,对春天的呼唤。背景美的不可思议,翠竹间有光从缝隙中穿过,绿色在空气中弥漫开来。还有古筝、琵琶合奏的《春江花月夜》,南国的小桥流水,玉盘满月,如画风景,出水荷花,飞动的蝴蝶,真似人间仙境一般。佐以琶音和古筝,时而柔和,时而清越,刚柔相济,宛若天成。
也有我们的《阳关三叠》,也有时代强音《唯美中国》,更有经典名曲,《一曲一场红楼梦》。
在这种纯音乐的表达中,你已忘了身在何处,只是紧紧的跟着音乐,背景,陶醉其中,用全部身心体验,感悟,吸收。
这些熏陶对我来讲,是难得的。对民族乐器不大了解,非常业余,但音乐是世界的语言,从中哪怕领略到一点点,于我也是莫大的领受。喜欢这样的倾听,用阅历去仔细诠释,更有味道。
无疑,演出是成功的。当郭小红老师和李维老师,以及参演的其它人员站在舞台,为我们盛装谢幕时,全场爆出的掌声,久久不息。那一刻,我知道,你们也如同我一样,渴望美的音乐,民族的经典,用传统音乐熏陶,用美好风景浇灌。我想,在这样的滋养里,走向春天,是人间最美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