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指出,要以党纪学习教育为契机,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为基层干部干事创业营造良好环境。当前,基层减负成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关注的焦点,为基层减负“松绑”的同时,党员干部更要时刻对标审视、对表自省,让困扰着基层的形式主义逐步“烟消云散”,为基层减负“松绑”大快人心,帮助基层卸掉“沉重盔甲”。
提升政策理解力,自觉掌握基层减负核心要义,防止误解政策“钻套”。理解力是干好工作的前提。基层部门、干部作为党的政策方针的最终执行者,直接影响着政策方针的实施效果。但现实工作中却因为一些干部面对新政策、新举措,不愿意下功夫、搞研究,不想动脑子解决,而是照本宣科、机械执行,最终导致对上级意图理解不准,“钻进”政策误区,造成要么一味盲目执行,要么搞“一刀切”,造成工作盲目蛮干、劳神费力、事倍功半,给基层干部带来大量的无效劳动,给基层增强较大的负担。当前,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要自觉对照基层减负标准深刻反思,把学习提能作为必修课、常修课,要组织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懂弄通做实基层减负的核心要义,将学习作为提升自身认知的重要方式方法,利用主题党日、集中学习、“三会一课”等时机,对照基层减负标准原原本本学、对照标准学、融入行为学,掌握运用改造主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强大武器。要把解决基层减负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坚持每天走一走、看一看,摒弃影响基层工作的“花拳绣腿”,让基层减负成为常态,与日常工作生活紧密结合起来,释放为民服务强大活力。
提升工作执行力,自觉拧紧基层减负思想阀门,防止落实偏差“卡套”。执行力是指把决策转化为结果的能力。再好的思路、再高的目标,不抓执行、不抓落实,只能是空中楼阁、纸上谈兵。现实工作中基层干部在执行上级决策部署时,由于落实方向偏差,出现一些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利可图、合胃口的就执行,无利可图、不合胃口的就抵制;有的搞所谓的“政绩”,执行政策变形走样,自我层层加码,给自己脸上“贴金”,不仅工作推不动,落实不到位,也给干部造成较大的压力。人为的“政绩观”“形象工程”的背后体现的是基层干部因执行力偏差带来的形式主义问题。要在发现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出击,在源头上防患未然、在思想上固本培元、在责任上动真碰硬、在难点上重疾猛药,杜绝基层松绑减负,决不能像“一阵风”持观望态度。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始终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切实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统一起来,决不做自以为领导满意却让群众失望的蠢事。
提升基层组织力,自觉常修基层减负政治本色,防止组织涣散“落套”。组织力是党在执政能力的体现。基层的任何事务出现弊端源头都在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不强,政治功能虚化、弱化。为基层“减负”不仅为基层干部做了“减法”,也为基层干部能力提升做了“加法”,是对基层党组织提升组织力,强化各项工作落实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一些基层党组织甘当“甩手掌柜”,借基层“减负”之机为自己“减责”,甚至出现歪曲政策,流露出假借“减负”的幌子“缓缓气、歇歇脚、养养神”的现象,引发变异的新“四风”“四气”问题。基层党组织涣散无力,组织力和政治功能弱化带来了该干的工作“落空”,该承担的责任“放空”,总是以为基层“减负”为理由,为自己“减责”等不担当不作为等形式主义问题。破除形式主义没有捷径,唯一的办法就是持续用力,落细落实,一锤接着一锤敲,这就要求我们各级领导机关要把基层职权范围内该有的决策权、执行权以及配套的资源下放给基层,实实在在让基层干部在工作中少一些阻力、发挥出应有的战斗力。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改变“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等观念,避免形成“文山会海”现象。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要打破开展工作的传统路径依赖,切实把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转到现代、科学、法治的轨道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