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周五,幼儿园就借助研学活动,组织大班孩子到郊外青少年儿童劳动教育基地——红田园开展劳动实践活动。
虽然烈日炎炎,但丝毫减退不了孩子们参与劳动的热情和积极性。不论是艳阳下除草,还是烈日下采摘,抑或酣睡后的品尝,都足以让孩子们眉飞色舞。
让孩子参与劳动实践本是日常事宜,但由于社会分工和生活条件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人脱离了劳动实践机会,本该让孩子做的事情却被大人包办了。所以现在出现了许多上了大学不会洗衣服自理、成家了不会做饭生活的“巨婴”。
好在人们意识到了,现在又积极倡导从小让孩子参与劳动教育,养成孩子独立生活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其实,让孩子适时参与劳动活动,对孩子不只是身体上得到锻炼,更多收获将是终身受益!
一是可以丰富孩子的认知范围。孩子参与劳动的过程中,自然会习得许多课外知识,比如知道了农作物和杂草,还学会了区分。记得第一次劳动实践时,有老师问孩子,“小朋友们,知道面粉是从哪里来的?”“超市里买来的!”“超市里的面粉又是从哪里来的?”“从市场上买来的?”“面粉是什么东西变成的?”这下难住了孩子们了。一阵沉默后,终于有孩子说“我知道是麦子!”“麦子长在哪?”“在地里!”于是孩子一起观看了麦田,之后又到我园的扶贫基地参与除草劳动。刚开始还分不清麦子和杂草的孩子们,经过老师讲解后,孩子们知道麦子有麦粒,杂草只是长草叶。还分清了豌豆、大豆和杂草的叶子不一样。一个多小时后,一块两亩地大的豆类田中的杂草,就被孩子清除的干干净净。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获得的知识信息是多元复杂的,并且是自然而然习得,而不是强加灌输或被动接受。
二是知道食用粮食的来源。很多孩子脱离农村,不知道我们吃的粮食从何而来?认为蔬菜粮食就是超市和菜店产的,而不知道是田地里种的。通过劳动,既丰富了孩子们的认知范围,又拓宽了孩子们的认知视野,这一点是课堂上无法比拟的。
三是懂得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孩子通过劳动,发现每一粮食来之不易,就更珍惜劳动成果。就如孩子们去采摘豆子,在吃煮熟的豌豆时,孩子门就特别小心,生怕掉在地上。如果有人吃时掉在地上,马上就提有人会说“要爱惜粮食……”看样子,亲身体验过的自我教育要比“说破嘴”的灌输更有效。
四是让孩子学会劳动技能。孩子参与劳动的过程,就是自主获得劳动技能的过程。从他不会拔草到认识草、怎样把草拔出来、如何由慢到快的拔草,就是孩子在不断探索的过程。
五是锻炼了孩子的意志品质。劳动要投入大自然,会遇到各种挑战,比如气候、天气、时间等等,这些都会考验一个人的意志力。孩子们为完成任务,就自然会产生一种动力,长时间的的动力坚持就形成了孩子特有的意志力!
六是培养孩子的担当意识。我们小的时候,每天背小学生守则,“热爱劳动”被提到最前面,就是培养人的一种担当精神。现今再次呼吁新时代的孩子们热爱劳动,就是培养一种大国担当意识。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抓住契机,适时让孩子参与劳动,那种收获将终身收益。
家长不要每天只盯着孩子学习、学习、再学习,而是要让孩子参与一定的家务劳动,并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
不要小看吃完饭后让孩子刷锅的过程,也不要小看让孩子从小养成打扫房间的益处。因为每一次的劳动都培养着一个人一生受用的好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