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颜渊篇》第二十四章: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解析:
曾子说:“君子用文章学问来结交、聚合朋友,用朋友来帮助自己培养仁德。”
读完这一章,我脑子里突然想起一个故事,唐代诗人李白,号称诗仙,在我国浩如烟海的的诗词作品中,他所写的每一首诗都能算是不朽的经典。只要你读诗,怎么绕都绕不过他。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才情横溢的诗人,在游览黄鹤楼时却不敢提笔写诗,因为同时期的另一位诗人崔颢在黄鹤楼留下了一首名篇。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李白在看了崔颢这首诗后,抑制住了自己题诗黄鹤楼的想法搁笔而去,这件事后来还被别人加油添醋的编成了一个故事,说李白看了崔颢的诗,自认无法写出更好的,对此耿耿于怀,心中意难平,于是赋诗一首: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虽然后来经考证这诗是杜撰的,但事是真的,可见崔颢的诗给李白的触动有多大。
后来李白去到金陵凤凰台时,因为受到崔颢写的《黄鹤楼》的启发,他写下了著名的《登金陵凤凰台》。全诗如下: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如果,你把李白的这首《登金陵凤凰台》与崔颢的《黄鹤楼》放在一起读,你就会发现,无论是从诗的立意还是诗中的遣词造句,两首诗既有极其神似之处,又有各自的优点,都成了千古的名篇。
不管是崔颢启发了李白,还是李白想超越崔颢,在这个故事里大家都是赢家,也缔造了一段佳话。
写文章的人以文会友,画画的人以画会友,品茶的人以茶会友,喝酒的人以酒会友,在社交中,人之所以能进入同一个圈子,多数都是因为在某一个点上能互相呼应,产生共鸣。
在同一个领域,彼此有类似的喜好,具备相同的专业素养,更重要的是对方能够理解你说的话,看懂你做的事,懂得欣赏你的创意,能够分辨出你能力的高低,同时他还能发现你不为人知的努力。
这世间,我们遇见的人何止千千万万,可是能懂你的人有几个呢?有些人每天可能都跟很多人聚在一起玩,不知道的人会认为他有很多的朋友,可是本人才会知道,可以一起玩的人很多,但是能够确认一下眼神就能读懂彼此的人却真的不多。
什么叫懂,不止能看到你人前的风光,更能看到你人后的努力;不仅能看到你的优秀,还能看到你成长的轨迹。既能给你提出意见,还能鞭策你更加努力。即是你的朋友,又是你的竞争对手。
这样的人一生能遇到一个人已属不易,能多遇几个便是幸运,遇见一定要珍惜,同时你也要先准备一个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