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去小公园晨练,过公路时,我看左右既无人也无车,就迅速跑了过去,没有走到路口,也没看红绿灯,此举遭到了同行老公的批评。
我:为什么要放红绿灯?
他:为了汽车过马路时,不发生拥堵和碰撞。
我:那我是汽车吗?我过马路时有车吗?没有车,我为什么要看红绿灯?
他:你这是不遵守规则。
我:所有的规则都是在特定的情况中使用的。并非一成不变,也不是适合所有情况。
从当前情况来说,现在的公路,没旁人,没汽车,我不看灯,不从路口走,既没有影响交通,也没有造成什么影响,让别人学着也不遵守规则,我为什么要浪费时间走到路口去等绿灯灯?
我们两个,谁也没说服谁。
从某个角度来说,规则的制定,是为了约束人的行为,为了减少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成本,所以我认为,是否严格遵守规则要视情况而定。
譬如过公路是否要遵守各种规则,需要关注很多因素,而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人的因素。
做为一个行人,在公路上有车辆、有其他行人时,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如果当时的公路只是独自一人,便无需遵守规则,因为这种行为不会对任何人造成影响。
做为交通工具驾驶者,无论何时,都要遵守交通规则,这不仅仅是因为有摄像头的监督,还因为交通工具速度快,重量大,一旦发生事故,会有比较严重的后果。
人和人之所以会发生争论,是因为大家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就过公路这件事而言,我是从提高效率的角度来看的,当时我的行为,没对别人产生任何不良影响,也不存在发生事故的可能,我选择了最节省时间的方法,直接走了过去。
我老公是从社会影响的角度来看,他认为只要制定了规则,人人都要遵守,否则就会产生不好的影响。
我们同样从人的因素来分析。
如果是一个不懂得变通的人,例如小孩,就要让他们先从严格遵守规则开始,因为他们经验不足,不能具体情况具体对待,我们只能从安全这个角度去考虑,让他们守规则。
如果是一个懂得审时度势,灵活多变的人,死守规则,只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由次,我想到,红绿灯的设计应该做些改变,不是按时间来进行变动,而是应该按照车辆的行驶情况来变动,这才是最有效率、最节省资源的方向(目前,我国只有小部分地区路段的交通信号灯有此功能)。
所有的规则,其制定都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符合社会利益最大化应该是其制定和调整的基本原则。
同样,人的思维方式也应该如此,不要僵硬教条化,要找到符合社会利益最大化和个人利益最大化的交叉点,如此才能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