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早上,拿出朗读者,朗读文章。
翻开书就被那个《真实的故事》所吸引。“走过那片芦苇坡河,你可曾听说?有一位女孩,她曾经来过。走过那片芦苇坡,你可曾听说,有一位的女孩,她留下一首歌。”
这首歌在90年代红遍大江南北,我从小是一个五音不全的人,但是我对这首歌情有独钟,那时闲来没事时总会哼唱这几句。
在唱这首歌的时候,其实我的心里面也有一点点害怕:因为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因为这是一个小女孩为救丹顶鹤而掉进沼泽里牺牲的故事;因为这首歌词里描写的每一句话都那么凄美感人。
20年后,因为朗读我再次与这个故事相逢,并且让我走进了故事后面发生的故事。
这首歌的主人公原型——徐秀娟是中国第1代养鹤人徐铁林的女儿,她17岁时就跟父亲一样开始在齐齐哈尔市的扎龙保护区养鹤。后就回到了丹顶鹤的故乡去守护那一群最美丽的天使。
在一个晚上,徐秀娟为了寻找一只走丢的丹顶鹤,不幸掉进复堆河的沼泽里,再也没有出来。
年仅23岁的徐秀娟牺牲了,而他的弟弟又来做了护鹤人,这一做又是10多年。然而不幸的是2014年的时候,弟弟也掉进沼泽地里牺牲了。
这个时候我要朗读的这篇文章的主人公出现了——徐秀娟的侄女徐卓。徐卓在爸爸牺牲以后,毅然决然的仍然选择去做守鹤人。放弃保研的机会,去林业大学学习专业的知识回到丹顶鹤的故乡,传承爷爷、姑姑、爸爸的守鹤事业。
当董卿问徐卓,你去做守鹤人,爷爷奶奶是不是很舍不得?徐卓说是的,当时爷爷奶奶包括妈妈在内都是不同意的。
这样的决定,放在任何一个家庭,可能都是不同意的。一个家庭两位成员为这项事业而牺牲,这让家人的情感如何放得下。
“走过那片芦苇坡,你可曾听说,有一位女孩她曾经来过……”这首歌在小徐卓的印象里,4岁的时候第一次听到,这首歌是不能够在家里播放的,因为奶奶会伤心。
当读到这里段文字的时候,我早已泪流满面。接下来我把整个采访过程还有徐卓的朗读部分,我都全部读完,期间我都是哽咽着无声地流着泪。
徐卓说,姑姑对丹顶鹤有着特别深厚的感情,对这份职业还有非常敬仰的深情。在她手里培养的丹顶鹤能够保证100%的存活。
徐秀娟在日记中写到,“我可以不要金钱,不要地位甚至连命都可以不要了,但我不信女子不能干一番事业。”所以不管同事们因为条件恶劣而相继离开,她仍然坚定的守护在这一群美丽的天使身边。最终也把年仅23岁的青春年华奉献在了她为之呕心沥血的守鹤事业上。
一家人,有两位家庭成员,因为在守鹤这件事上牺牲了,但是徐卓还继续选择坚定的去走这条路,这是怎样的一个家庭?他们有着怎样的人生信仰?
答案只有一个,就是,他们整个家庭把守护丹顶鹤作为他们的人生使命。
读完这个守鹤家庭的故事,让我陷入深深的沉思之中。我的使命是什么?
朱丹老师说:“使命”就是你擅长,你喜欢,别人需要!
好精辟的总结!
这让我开始重新思考“使命”这两个字。我的使命是什么?人生短短几十年,如果能够去做一个“我擅长,我喜欢,别人需要”的事业,那种生命的状态就会完全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