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六点钟,闹钟响了。是的,我怕自己起不来,特地定了闹钟。
昨天和妹妹打闹,后来干脆决定搬出去,正好哥哥刚离开家屋子空着,于是抱着被子枕头,一副「视死如归」的样子离开我屋。
其实,这个想法蓄谋已久。一个人,不被打扰。一个人,不怕打扰别人。所以,我可以大半夜开着灯写东西,可以大早上听广播,甚至叽里呱啦读我的英语。我可以无所顾忌,做我想做的事,想想都觉得美妙。
睁开眼的那一刻,我并没有立即起床。手机里播放着“经济学人”,思绪却飞到了好久以前。
那时我还在社团,早上五点钟起床,晚上十点多回到宿舍,起早贪黑的生活,忙的不亦乐乎。后来想想,只有那一年,才是我活得最充实,也最开心的一年。
当别人还在睡觉的时候,我已悄悄地爬起床,和社团的小伙伴一起晨跑,一起面向太阳能量朗读,上台分享自己每天的心得,然后一起学习。做完所有这些,我们还可以一起去食堂吃饭,早早的走进教室占一个好位置。而那些睡懒觉的人,踩着上课铃急匆匆的跑进教室,在老师点名的那一刻慌忙答“到”,更有甚者,干脆不来。
大学里你想和别人拉开差距其实很简单,坚持早起啊。你不知道那些坚持早起的人有多「可怕」。
大二那年我没有留在社团,而是跑去兼职。上课之余便是上班,学习的时间大大缩减。早起已不是每天能坚持下来的事情。
一周有那么几次我会去牛尾湖畔早读,我以为自己很努力,当我到的时候就会发现我真的是高估自己了。「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说得大概就是这样吧。
那群早起的人,一人一宝地,手捧着各自的书,叽里呱啦的读着,背着。
其中有一个学长,我认识。曾经社团里的师兄,法学院的高材生。每天都会背着厚厚的大书包,里面装着笔记本电脑和乱七八糟的专业书。
他曾经跟我们分享他的心得:
你们是不是觉得我每天背这么多东西很累?其实我并不觉得。我以前驼背,但是背这些东西的时候会刻意地去把背挺直。每天背这么重的书包在校园里穿梭,已经成为习惯。别人觉得我很累,我却觉得很充实。最重要的,它让我身体也变得强壮了。去年运动会,我还拿了奖项,我想这些都跟我常年背着书包有关。
之前在社群参加过一次微讲座,嘉宾跟我们分享的是「晨间日志的奇迹」。每天利用早起的时间进行写作,记录自己的心得。
她每天需要花费40多分钟,记录每天的心路历程,小情绪,学习内容等等。她也在简书写作,第一天文章就被收入到「首页投稿」。旁人只觉得不可思议,为什么那么多人投稿被拒而你第一篇文章就能上首页?却没人知道来简书之前她已经坚持了两年写晨间日志。
别以为牛人是那么轻松,牛人之所以牛,是因为他们明明比你优秀,却还要比你努力不知道多少倍。
过去,我总是以为自己懂得很多。参加几次讲座就以为自己有多了不起,加入几个打卡群就觉得自己很厉害。事实证明所有这些不过是我在自欺欺人,厉害的人很多,我混杂在其中不过是一颗微不足道的小沙子,没有注意,没人理会。亏我还傻呵呵的以为自己可与他们比肩。
真正开始觉悟是那天看到自己攒下许多有头无尾的烂文章,她们就静静地躺在那里,却真的刺痛了我的眼。
开始的时候兴趣高昂,写到后来便觉得灵感堵塞,打算休息一下再创作。停顿之后多半是被我遗忘了,久而久之也便留下了这么多烂摊子。
我也无数次拷问我自己,曾经信誓旦旦的说要每日一更的决心哪里去了?我很忙吗?并没有。每天睡懒觉到八九点才起,吃完饭便是看电视玩手机,浑浑噩噩的度过一天却不知道做了些什么,有什么收获?看着群里那些坚持打卡,坚持日更的小伙伴,自己都不好意思在里面说话。
谁让我这么懒呢?
当下有一种病叫做「懒癌」,表现为无所事事,好吃懒做,内心空洞,精神低靡,抱着手机看着电视,没事在沙发上「葛优躺」。更要命的是明明碌碌无为却还安慰自己平凡可贵。
毫无疑问我已经生病了。还好,及早治疗为时不晚。现在,我要开始接受治疗了。
今天是早起第一天,我知道这么多天的恶习难以一下子纠正。所以并没有起太早。过些日子我会像原来一样坚持五点起床,听广播,读英语,写日记,跑步。无论什么都好,只要起来,一切都好。
我不知道坚持下去我会收获到什么,但我清楚的是,一定会比现在好很多。所以,先坚持,一年后回头再看这篇文章,我想一定感触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