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假期,看了央视拍的纪录片《西南联大》,共五集,讲述了上世纪30年代,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与南开大学搬迁至昆明,组建西南联大,共同度过抗战岁月。
在烽火年代下,陈寅恪、梅贻琦、钱穆、朱自清、沈从文、杨振宁等一批学者汇聚联大,亦师亦生亦友,艰苦岁月下,为了一个共同的“教育救国梦”而坚持。
这群人劳苦功高,将我国的教育向前推了一大步。
纪录片中,年近100的联大学子讲述着求学时期的种种经历。当年的寝室生活条件十分艰苦,臭虫漫天飞,即使把臭虫抓起来放在玻璃瓶里,臭虫不仅能活下去,还能下崽呢,最后忍无可忍,臭虫咬它的,学生们睡自己的,各自安好。简陋的寝室与教室,在遭袭击后由学生们重修,袭击一次便重修一次。
那时候的学术氛围却非常自由,而且只要你能完成学业,平时该怎么学全无人管,所以有的学生便一整天待在茶馆里自学。那时候也有很多乐趣,一起放声唱歌,一起吃份特色过桥米线,亦或是一起研讨怎么灭蝇……
看到百岁老人们在重述高中阶段的事,不自觉就泪目了,那段对自己的一生有重大影响的经历,值得用一辈子去回味。
那些为中国教育的进步而努力的任何人,都值得我们铭记与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