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我对于听歌这种事都有种独特的矫情和任性”
❤
今天网易云日推给我高桥优的《ヤキモチ(吃醋)》,没错,就是《起风了》的原版。
习惯性点开评论,结果下面一片撕逼,都在争论两个版本到底哪首好听,感觉顿时煞了好风景。
怎么说呢,我承认最初听到这首曲子就是《起风了》,当时觉得沃特艾文儿的填词真是好啊,买辣椒也用券的嗓音好像也把这首歌诠释得恰到好处,有种“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的感觉。当时也只顾单曲循环,并没太在意歌名后面的(cover高桥优),直到今天突然听到原版,感觉真的有些……不能说惊艳吧,但是真的给人完全不一样的感觉。讲真,高桥优的嗓音也绝对不是一开口就惊艳的那种,甚至于开始还稍微让人觉得有些不舒服,但是一遍,两遍,三遍更多遍听下来,却真的感觉好像能听出来原作者更多心情。所以说,我觉得其实可以这么想,只是两首歌曲子一样,但是完全是两种心情两种心境甚至完全不一样的表达内容,有什么可比较的呢,你觉得哪个版本好听,自己收藏起来细细体味便是了,为什么非要争一个最好呢?且如是说,《起风了》毕竟还是翻唱,起码诞生之时编曲这一步是省了的,所以即便再好也已有《ヤキモチ》为基础了,有些好东西呀,你不能觉得好就忘了本不是吗?再者说,音乐歌曲这东西,应是没有可比性的,下里巴人和阳春白雪都该存在,毕竟每个人接受程度不同,萝卜白菜也各有所爱。
❤
我对于听歌这件事,一向是比较挑剔的,甚至有些任性和矫情。
我是偏爱小众的。这里我说的小众不是一定很少有人听过的那种歌和音乐,而是一段时间内人们熟悉度传唱度不是很高的那种,每每从这些歌里发现一首特别中意的,就如获至宝一般收进列表,然后试图去给它们寻找一个比较合适的匹配场景,就像最近我喜欢晚上放学看着夕阳和余晖听《Lemon》一样。而我对于这些歌好像也有一种矫情的私有欲,那些我觉得很好听的歌,会小心翼翼收藏起来然后毫不吝啬地分享给那些我觉得可能喜欢它,听得懂它的人听。都说音乐和书这两种东西是最不能跟人分享的,但是我却希望我喜欢的那些人,他们跟我一样也喜欢这些能深入精神层面的东西。但我另一方面却极不希望这首歌烂大街突然被好多人熟知,因为这样就会感觉,这原本是私藏的好东西啊,一下子他们就都有了,好像马上就失去了心里偷偷藏着生了好久的,只属于自己一个人的优越感和骄傲感。
就像当时《起风了》突然被好多人熟知烂大街的时候,我就在想明明我许久许久之前就喜欢过了呀,你们现在才知道,但是随之而来的就是一种私藏的好东西被扒出来示众的失落感了。
所以现在对于那些一段时间内特别流行的歌,我会出于好奇去听听,可能旋律简单的还会唱几句,但是绝对不会特别喜欢,大概可能就是那种矫情的私有欲在作怪吧——好多人都喜欢的东西,我不太习惯去喜欢。
❤
嗯…有人问我说你怎么就这么喜欢听歌啊,这个啊,因为每次塞上耳机就觉得生活都有了背景音乐一样,有种很可爱的仪式感呀,还有一点原因的话……那就借前几天看的一首歌的评论来作答吧:
“我超喜欢听歌的
我攒了很多日文歌英文歌想给你听
可是突然想到你不会日语哎英语应该也不怎么好
好吧 其实我也听不懂日语英文也不好
但是因为觉得自己可以听出什么
就觉得你也会听出来
就是很想让你听啊
我拥有的太少了 我没有什么可以再分享给你来证明我有多在意你
我只有一些歌
一些我都听不懂的歌词 可是我知道唱的就是你 听到歌就想到你 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说我有多喜欢你 我说不出来了 那就听歌吧
很多秘密都藏在歌里了
晚安”
欢迎关注
微博:我是二柠
微信公众号:一特四里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