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在将工具书活生生看成理论书吗?
哈喽大家好,我是守识,欢迎来到正经人系列,上一篇文章我们一起学习了《写给大忙人的高效阅读课》里的选书以及阅读两部分但,我觉得这还远远不够,因为可能有的小伙伴在读完工具书后不知怎么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可能会造成学时激动,回想时感到,在生活中一动不动这种情况……
看到这,有些小伙伴是否也曾为此懊恼过?觉得自己花了时间、金钱、精力,但是毫无作用,生活还是没任何改变。就像那句话说的,懂得很多大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其实出现这种状况,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首先是牛头不对马嘴,你正在看的书并不是能够解决你现在这个问题的书,不以问题为导向,比如你急需解决与爱人、孩子之间的关系,而你看的却是如何睡个好觉类的书籍,其次是缺乏内化以及应用知识的能力,简单来说就是不能将知识内化成自己的。
那么怎么解决不能内化以及应用知识这个问题呢?这其中的答案已经藏在今天我要推荐的这本《这样读书就够了》里,本书作者赵周老师,拆书帮的创始人,同时也是一位教育实践家以及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特聘专家。
赵周老师提倡的是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成人式学习而不是为了考取好成绩的学院式学习。
学院式学习主要是面对学生群体,而成人式学习主要是面对已经走进社会踏入职场的人群。
分享知识点前,我想先问一下大家,大家听说过拆书帮和拆书吗?拆书帮是什么呀?是帮人拆书上的塑料袋的一群人吗?拆书又是什么呀?是把一本书撕下来,进行拆分、整理吗?
其实都不是,拆书和拆书帮这两个概念,书中给出如下解释
“拆书”是一种学习方法论,适用于以提升能力、解决问题为目标的成人学习,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不是以知识为中心,要用知识关联学习者的经验、规划具体的运用场景。
“拆书帮”是基于拆书法的学习爱好者社群,其使命是“释放学习促进者的能量”,帮助更多学习爱好者成长为拆书家
OK,从以上信息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信息:①拆书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不是以知识为中心。②拆书要用知识关联我们的经验,规划具体的知识运用场景。③拆书帮是一群学习爱好者的社群,帮助成员成为拆书家。
当我们理解完这两个概念后就会对接下来要介绍的学习法更容易理解和运用。
RIA学习法
R:Reading.(阅读原文)
I:Interpretation(用自己的话进行解释)
A:Appropriation(拆为己用)
A1:关联自己,仔细回想自己或者身边人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
A2:该怎么去改变?要做出什么行动?
按照以上步骤,我们在实操时可以这样做,首先,我们在阅读过程中读到重要内容时停下来思考一下,这段内容讲的是xxx,我自己好像也有过这种状况,不行!我要看看书中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帮我改掉。
你看,就是这么简单。
OK,说完RIA学习法后我们再进一步,学一种更快速、简单的方法-便签法。
便签法
为什么要教便签法呢?有些小伙伴就会问,RIA学习法就够用了呀?学那么多真的有用吗?在这,书中给出以下回答:
便签法的目标是用最简单的工具和方法提高职场人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在阅读致用类图书时使用便签法,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
1.缓解书太厚读不完给自己带来的压力。
2.帮你集中注意力,在阅读中反复体验和反思。
3.聚焦于对书中知识的内化和应用,而不是知识本身。
4.保持兴趣、效果外显化。
5.方便事后整理。
6.能更有效地处理书中晦涩难懂或重要的地方。
7.不断提升自己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能力。
便签法使用起来很容易上手,只需三张不同颜色的便签、一支笔即可
一张写用自诉
一张用来关联自己或者身边人的相关经验
一张用来写如何行动、应用
怎么样?是不是觉得很简单?马上迫不及待的开始实操了?
然后……事情永远没你想的那么简单。在使用便签法时你应该注意这七步:
第一步,确定你要读的是致用类的图书,这是拆书法的适用边界。确定你读这本书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自己某方面的能力,解决具体的问题,并能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用上。
第二步,要求自己用较快的速度阅读,遇到书中的理论、建议、观点或者较难理解的地方时,先问自己一个问题:这对我有多重要?如果这些只是在原书的知识体系中很重要,而对我现在并不重要,那就省下一张便签。如果对我重要或有用,则放慢阅读速度,细读相关内容。
第三步,在I便签上用自己的语言简要重述相关信息,也可以是总结自己得到的启发、有价值的提醒。写好后贴在相应的书页。
第四步,针对书中的某个信息,问问自己有没有相关的经历,是否听说或者见到过类似的事情,写在一张A1便签上,贴到I便签旁边。
第五步,规划今后如何应用。尽量先考虑应用的目标,再写下达到目标应实施的行动。写在一张A2便签上,也贴在书页上。
第六步,在贴了便签的书页旁,贴一张指示标签。提醒自己这一页有自己的学习资料。
第七步,看完一本书后,把所有的A2便签拿出来贴在冰箱或墙上,提醒自己落实行动。
小贴士:①如果内容简单易懂则可以不用I便签②字数尽量控制在一张便签内,实在写不完可以再用一张,但语言要精炼、简单明了③如果有多个目标的话可用多张A2便签
避免误区
I便签的常见误区就是附会旧知,将新知与旧知共同归纳成一点。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你可以问问自己,如果没读那段原文的话,I便签写下的这些我知不知道?如果答案是“我早就知道”,那你很可能就是在用旧知附会新知了。
另外你还需要注意以下四点
1.诠释:基本用自己的语言,不直接引用原文语句。
2.准确:对原文相关知识点解读准确。
3.清晰:逻辑清晰,文字精练。
4.致用:将原文知识点总结或加工成具体的操作方法或建议步骤。
A1便签常见误区,泛泛而谈,没有具体时间、经过、人物、结果等因素,
在这方面你应该注意以下四点:
1.鲜活: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认知。
2.故事:相关叙事要素基本完整,能够清晰地体现出起因和结果。
3.对应:和原文或I便签的4个要素对应,使之成为贴切的案例。
4.反思:无论想到的是成功还是失败的经验,都能帮助自己更深入地理解这个经验,也加深了对原文信息的认知。
A2便签常见误区,总是感慨万千、没有具体行动、目标。
那么怎么解决呢?书中给出以下方法:
1.目标:是否规划了目标?目标是否符合SMART法则
2.行动:行动是否可以拉近现状与目标的距离?具体行动步骤如何?行动人是谁?在哪里?行动何时开始?频率如何?
3.关联:是否使用了原文信息或I便签的方法。
4.可控:都是自己能做到或能推动他人做到的吗?可以量化做的程度吗?行动显性化吗?
OK,以上就是我们今天的内容,让我们再来总结一下,首先我们介绍了如何不将工具书读成理论书的RIA学习法,让我们从自己、身边人入手来解读知识点。然后,当我们解读完知识点后我们就得赶紧行动起来,所以我教给大家又快、又方便、又显眼的便签法,让我们看得见、做得到。
希望读完这篇文章后大家能够改变自己将工具书读成理论书的坏习惯,早日做出改变,不再是学时激动、回想时感到、回去一动不动的状态
我是守识,我们下本书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