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诗人余光中最初的记忆,正是来自于一首叫《乡愁》的诗: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简短的诗句,脍炙人口,又饱含忧虑与深情。但那时候的我,从未离开过家乡, 所以对所谓的乡愁并不曾真正体会。
真正开始怀念家乡,是从这两年开始的。
一个南方姑娘,嫁到了西北,最怀念的,是家乡那下着绵绵细雨,空气中都能嗅到青草香的春季。而在气候干燥的西北,常年降雨稀少,故乡的雨、故乡的春、成为了最美好的记忆。
在《听听那冷雨》中,远在美国西部的余光中先生,同样因为不习惯沙漠地区的干燥,而对台北的雨季充满了深切的怀念。
“惊蛰一过,春寒料峭。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即连在梦里,也似乎把伞撑着。”
很多人不喜欢下雨,而我恰恰相反。从小时候开始,我就莫名地很喜欢下雨。
想来,或许因为下雨是大人们最清闲的时候吧,父亲就不用外出干活,母亲则会和几个好友在家里唱歌,家里的氛围是轻松而又欢快的。
而我,通常会一个人躲到楼上的小房间里,捧起一本书看个大半天。偶尔抬头看看窗外淅淅沥沥的春雨,然而又继续静静沉浸在阅读的快乐中,心里莫名地感到幸福。
下雨天,大人是安逸满足的,小孩子,同样也是幸福的。
那时候的我,下雨天,最快乐。
然而,成年之后,我却并不喜欢雨天。
在青涩爱恋的年纪,最失意的那段人生,正是关于一个雨天的记忆。
20岁那年,正读大二的我,暗恋上了一个男生,我甚至花痴到偷偷把他的照片设置为电脑屏保,每天打开电脑都要自顾自地欣赏一番。
现在想想真是有些不可思议,可是谁没有过躁动不安的青春呢?
后来,我鼓起勇气向他表白了,被拒绝的那天,正是南方的梅雨季节,雨下了一整天,我的心情也阴郁了一整天…….
一个人独自围绕着校园走了一圈又一圈,泪水混着雨水,早已模糊了双眼,悲伤逆流成河……当时的我,真的觉得自己就是天底下最失意而落魄的人。
最失意的青春岁月,是和雨有关的记忆。不那么美好,甚至带着一丝苦涩。
但对于其他人来说,下雨天其实是浪漫的象征。正如余光中笔下的描述:
“跟女友共撑一把雨伞,该是一种美丽的合作吧。最好是初恋,有点兴奋,更有点不好意思,若即若离之间,雨不放下大一点。
真正的初恋,恐怕是兴奋得不需要伞的,手牵手在雨中狂奔而去,把年青的长发和肌肤交给满天的淋淋漓漓,然后向对方的唇上颊上尝凉凉甜甜的雨水。”
“雨”究竟代表“浪漫”或是“失意”,无从定义。对于热恋中的人来说,雨是浪漫的象征,对于失意迷茫的人来说,雨则更添了一层忧愁。
但无法否认的是,和雨有关的青春,是记忆中最深刻的回忆。
而今,我已经走过了惆怅满怀的青春岁月,甚至已经远离故土,定居他乡。每逢南方的梅雨季节,我总格外怀念家乡。
但对如今的我来说,雨不再象征着“失意”,而是对故乡的永恒记忆。
我从江南走来,我的故乡,有和煦的风、温柔的雨、葱郁的山、碧绿的水。
我永远爱它,怀念它。
作者:笑薇,多平台签约作者,青云计划获奖者,爱读书,爱写作,爱旅游。 微信公众号:笑薇读书
公众号主页回复"投稿",即可获得一份100家公众号投稿资源;
回复"提升",即可获得50本个人成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