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有夏
有幸遇到拥有两三小时的闲暇下午。
此刻,坐在六楼临窗,吹着微风,喝着白水,阳光偏离,看着西三环来往的车流,大概是五月以来最美好的事了。
研三的师姐答辩,研二的师姐开题,我在两场学术会中手忙脚乱:努力想嗅到一丝丝关于毕业论文的插件,似乎有却未曾有什么,似乎没有却又有一种释怀之感,大概这种平静的心安来源于读书吧。读书吧,认真读,带着问题读,总会有东西眷顾一下自己可怜的灵气。
研一眼瞅着就要结束了,明年这个时候我就开题了,这一年来我到底学到了什么?17年年末的时候我给自己的一年做了总结,同时也对18年有了新的期许,但是18年已经过半,那时候立下的旗帜已经基本倒戈了。唯一庆幸的事是我还在坚持读书。曾经是抱着要考博的一腔热血来的,也是立志要做出一番成就的,到现实中已经悉数被磨平了。上周看完了《山海经》,以及清代郝懿行的《笺疏》和袁珂的《校注》,对上古神话系统入了魔似的,于是考博的念头又闪出来作祟,我甚至都快开始备考博士英语了,但目睹了一些意外后又果断掐灭了。那些意外我不便多说,只是愿望学术能够简单点就好。我这个人那,就喜欢简单。我只是想简简单单地读书而已,在感兴趣的方向。所以科研学术的路,不出意外我是不会继续走了,但我答应我自己不会放弃读书。
读了很多书以后,你就知道一个女孩子应该活成什么样子——大俗即大雅
大雅大俗在我这里起初其实是用来形容一个最欣赏的老师的,他临近退休,我们就是他最后一届学生了。怎么说呢,我很好奇他是怎么做到将温润如玉和俗不可耐无缝衔接的,一个超功利,一个接地气。于是乎,大雅大俗便成了我评价人的最高标准。我希望每一个女孩子也都能活成这样。
所谓雅,自然就是靠读书来的。无论是什么书,总是有些用处的,当然最好还是看一些经典。并不是因为我学的古代文学,所以就有所偏倚,是因为古代的一些经典真的做到了使人明智、独立、自由。生活不易才是真谛,那些依靠别人得来的东西为什么自己不能努力去争取?曾经,我好向往我能有一个会吹口琴、弹吉他,还在自己喜欢领域小有成就的男朋友。但现在,我自己会口琴、尤克里里、会写字……反倒对未来的男朋友没有期待了(所以现在一直单身嘛)
所谓俗,就是别陷入到学术中而出不来,人终归是社会人,除了读书,也别和社会脱轨。不要因为看了《山海经》就不再相信誓言了(因为发誓常说的海枯石烂、夏雨雪等,在书里都是存在的),也别因为自己独立就一点都不依赖男朋友。该甜言蜜语的时候别煞风景,该寻求安慰的时候别故作坚强。别因为看了点书就说话酸里吧几,山路十八弯的,生气了就告诉对方你生气了,吃醋了就告诉对方你吃醋了,想接吻了就告诉他想接吻,我不会让我们的爱情在猜来猜去中被消磨掉。
我这里光影已经偏离到路上了,你那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