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当飞驰的沪广列车在一片渲闹中驶出的那一刻,心情有一种说不出的复杂。对于一个从未出过远门的人来讲,是一种奇遇。
20年前,南京至广州要行驶36个小时,估计也有20-30个站要停吧。也经常晚点。那时的火车都是绿皮为主(是中国铁路20世纪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的中国旅客列车的最具代表性的形象),对今天来说这样的火车已很少能在主干线上了,是一种即将被淘汰的火车,速度因车型而异,但没空调的一种老式火车客车车厢类型(只有高原新型绿皮车带有空调),行驶速度在80-120km/h。外表是墨绿色,故名。如果现在出门能够乘上绿片火车,那会是一场不错的奇遇旅行,因为慢,可以好好欣赏沿途的风景。但现在这样的车很少了。就比如你要是去印度旅行,就一定要感受一下印度的敞篷火车,那样才能更好的体味印度风情。在20年前,这是人们出远门的主要交通工具。而如今的火车都是高铁,时速可达350 km/h,这就是中国制造的速度,也是完全依靠中国自己的制造水平实现的中国速度。
尽管我们早已不用穿着厚厚的大衣甚至捆着行李,凌晨起床到火车站售票大厅排队买票,但是春运大军依然浩浩荡荡,抢票大战依然惨烈,只不过战场从线下转移到了线上。那时购买一张火车票是件很不容易的事,去火车站大厅要排2-3小时也是不夸张的。
这也是生平第一次感受到了春运。也是唯一一次乘绿皮火车春运座大通票位,车箱内挤满了人,还好有个座位,但还是很多人还是挤向一个椅子,基本是4-5人挤原先的3人位,座位下面躺着1-2人,座位椅背上吸着一到两人,像猴子一样挂着行礼架,就这样手挂扶篮,熄灯后也就这么挂睡着,还好车行不快,否则我真担心他们掉下来,过道就更不用说了,不管是占的还是不能站的,全座着人。对于那个年代月收入才300-400元的岁月,一张卧铺票380元也是昂贵的。当时好像硬座是200多元。去上个洗手间都要高抬腿运动,往返一次下来也要半小时的样子。车厢内味道几近窒息。每一趟开门休息,我都要下车换气,哪怕是再艰难的移至车门处,我也还是要下车喘个气。有时座累了,也换给一些带孩子的家长休息,在那个年代,人与人之间宽容很多,一个微笑、一个谦和,事情就过去了,列车员也不赶乘客,大家也各自将车厢挤满,可以说更有人情的温度。如果你是善良的人,处处都可发现与人相处之乐,如果你总是心存恶意过度防范,那你更多的是发现社会的丑恶之面。
绿皮火车,这也是今天的交流所不具备的最有人情味的交流场景,这是庶民的快乐,是熟人社会才有的烟火气息。什么德州扒鸡、方便面、麻辣豆腐干,都是在火车上最好吃食。
平行线在视线里交集于远方,绿皮火车坚定缓慢的行驶着,如同生命流过静寂的春天,空荡的旷野,跌落了一地霞光,乡村的炊烟映照着夕阳,视线爬过了草地和丛林,咣当咣当的声音穿过了斑驳岁月。洁白的鸽子在飞翔,合着绿皮火车的咣当声,裁着每一个人的梦去到想去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