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牡丹是中国的国花,更是国画艺术中花鸟画的经典题材,无论写意还是工笔,都有着中国盛唐时期傲然盛放的姿态。魏利波用油画来画牡丹,既有着西画的光影变幻与意象之美,也有着中国画的写意性。野外的牡丹沐浴在阳光月华下更显娇嫩,瓶中的牡丹锦簇别有韵味,这些画,都出自残疾人魏利波笔下。双腿瘫痪又如何,右手无力也无妨,一只左手,便能让这牡丹在纸上绽放出一个春天。
魏利波
1984年生于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
2003年在洛阳师范学院张书良老师指导下开始正规美术训练并学习油画至今,以牡丹花及风景题材为主
2005年洛阳市第一届残疾人才艺作品竞赛三等奖
2006年河南省残疾人才艺展三等奖
2008年太平洋寿险杯 洛阳市残疾人美术书法大赛三等奖
2009年曙光杯河南省首届残疾人书法绘画大赛三等奖
2015年锦屏放歌宜阳美协作品展最佳作品奖
现为洛阳市美协会员
2015年由中国文化艺术网主办【魏利波油画作品展】
艺赏·静物牡丹
9岁,世界灰暗了
那一年,魏利波9岁 。
东街小学的一次家长会上,老师告诉魏利波的妈妈胡百枝,说她儿子的字写得太不像样。她看着儿子的作业本,忍不住潸然泪下。实际上,从那时起魏利波已开始觉得浑身无力,吃不下饭,时常有想要呕吐的感觉,走路越来越有内八字倾向。听街里的老年人说,那会儿他从离家约莫一里地的学校跑回家,都会累得满头大汗。
老魏夫妇带儿子到医院做检查,结果是先天性颈椎发育不良引起的。这对老魏一家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此后,他们踏上了漫漫求医路。
为了不耽误学业,魏利波一边求医,一边勉强读完了小学课程。
11岁时,他的病情趋重,学是不能上了。手术后的魏利波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别的小孩去上学,他则抱着书包哭,跟家里闹。胡百枝每每回忆那些年开学的日子,都觉得撕心裂肺般难受。
9岁,在魏利波的生命中成为定格,年幼的他开始面对不一样的人生。
13岁,梦想起飞了
术后约莫两三年,魏利波终于可以坐起来了。
儿子能够坐了,也能够走了,老魏夫妇的心病也来了:总得给儿子找点什么事儿干。
老魏用三合板钉张桌子,胡百枝拿出了儿子的文具盒,里面搁上几支笔,再递给他一摞白纸。家里能够提供给魏利波的,也只有这些了。
少年的想象力总是丰富的,然而由于术后颈椎压迫神经导致他右手无力,他只能用左手在纸上描描画画。六岁那年在动物园里看到的一只长颈鹿成为魏利波笔下梦想的起点,这也是胡百枝记忆中少有的美好画面,希望的画面。
魏利波在一个人的世界里开始了未知的探索。之后的几年,他给自己加大了难度,开始照着中学课本画素描,学水粉。
18岁,转机出现了
“他画的是《大卫》啊!”洛阳师范学院美术系老师张书良连连夸赞这幅画画得好。当他得知这是一个身患残疾的人用左手画出的画时,更是感动不已,当即决定第二天到魏利波家里看看。
这是2002年的一天,胡百枝听人说有位大学的美术教师到县里来了,便迫不及待地拿了一幅儿子的画去找人家。她并不知道,她偶然跑的这一趟腿从此将改变儿子的命运。
张书良收下了魏利波这个特殊的学生,并承诺,学画的一切开销都包在他身上。这是一个真正的师者,他无法说服自己放弃这个对绘画有着强烈爱好的学生。
18岁的魏利波终于从狭小的自我世界里走出,他有了专业的指导老师,前进的道路上有了坚实的依托,一家人兴奋得睡不着觉。 张书良每隔一段时间会亲自登门,去看看魏利波近期画作的数量和质量,做出点评,给他布置下一个阶段的作业,并留下画画所需用品。重新帮他打下绘画基础之后,张老师开始指导他往一个特定的方向上学习。
由于魏利波不能撇开辅助物独自站立,右手也使不上劲儿,他甚至没办法游刃有余地提起画国画用的笔。而油画有框子,画笔相对较硬,比较适合他。虽然学习油画的开销非常大,可张老师依然坚定地支持了他。张书良老师的专业方向正是油画。在油画中,画花的人极少,太过写实了显得有匠气,线条太粗又表现不出花的质感。魏利波选择了画牡丹,在他心里,花是一种生命力的象征,而他对盛开的牡丹更是情有独钟。
艺赏·好景天然
画者心语
长期轮椅为伴,使我经常陷入寂寞之中,画画使我以一种新的眼光重新看待这个世界,身边的一草一木都变得与众不同,用心聆听,那是属于花草树木的声音!生于洛阳牡丹花城,牡丹是洛阳艺术家无法回避的题材,它盛开在你身边,开的动人心魄,工笔走线 ,泼墨写意。诞生了众多国画大师,用不同的手法呈现了一幅幅风姿卓绝的艺术珍品。但当我们静静的观察每一朵花,便会发现丰富的细节使它们每一朵都与众不同,大家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可能无暇顾忌,但我有充沛的时间用油画的表现方法呈现给大家,每一幅画都是先画给自己,自己是第一个观众。用画中花卉的生命力先激励自己,也奉献给大家。愿大家在忙碌疲惫的生活中得到一丝抚慰!
——魏利波
(说明:本文图片由魏利波提供,画作为作者原创,未经作者许可严禁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