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自在古历,建正作于孟春。于时冰泮发蛰,百草奋发,秭鳺滜先滜。物乃岁具,生于东,次顺四时,卒于冬分。时鸡三号,卒明。抚十二月节,卒于丑。日月成,故明也。明者孟也,幽者幼也。幽明者雌雄也。雌雄代兴,而顺至正之统也。日归于西,起明于东;月归于东,起明于西。正不率天,又不由人,则凡事易坏而难成矣。
过去在上古时代的时候将正月作为春季的开始,那个时候冰水开始融化,万物开始萌发,鸟类开始回归,万物开始了一年的生活从春季开始按照季节的变化活动,在冬分时节停止。
在这个时期鸡叫三声代表天明,十二地支的顺序排位以丑为终,在这个时候年和月的时节分明,因此称作明。
明说的意思就是正月,幽的意思是幼小,幽明的意思是雌雄,雌雄繁衍于是万物更替,这是天地的根本规律,太阳从西方落下,从东方升起,月亮从东方落下,从西方升起,管理天下的人,不按照天时做事,又不能去符合人内在的事情,他所做的事情都容易失败。
王者易姓受命,必慎始初,改正朔,易服色,推本天元,顺承厥意。
王朝的更迭变化,必然要谨慎的从源头做出改变,改变日历的开始,改变衣服的颜色,推演天地的运转,从而来顺从天意。
太史公曰:神农以前尚矣。盖黄帝考定星历,建立五行,起消息,正闰余,于是有天地神祇物类之官,是谓五官。各司其序,不相乱也。民是以能有信,神是以能有明德。民神异业,敬而不渎,故神降之嘉生,民以物享,灾祸不生,所求不匮。
太史公说神农以前的历史太过久远了,无法说清楚,现在能够知道的就是黄帝制定了星历,建立了五行,确定了气候的变化,明确了闰月的时间,于是便设置了掌天地神祇物类等官职,这就是五官,他们各自掌官相应的事物,因此可以有序的进行发展。
百姓通过劳动确定了这些信息的正确性,天的秩序因此得到了很好的利用,百姓和神明虽然彼此之间做的事情不同,但都彼此敬畏不相干涉,因此神明能够生发万物,百姓能够以此来维持生活,彼此不干涉,因此便没有灾祸,物品也就不会匮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