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医生要学会类比,能够做到信手拈来;要学会识别象征,不被表象蒙蔽。前者反映出一个心理医生阅历的广度,后者则反映着其对人生理解的深度。
李老师在他今天的文章里讲了这样一句话,仔细体味,似有所悟。
先来举个例子,说说类比,今天的阳光日记,我写了这么一段话:
青春期的孩子就是很冲,如果妈妈也是急脾气,就很容易硬碰硬,弄拧巴了。刀锋对刀锋,肯定碰出火花,得做孩子的磨刀石才行。
不知不觉我就运用了类比,把青春期孩子和妈妈之间的冲突比作“刀锋对刀锋”,把妈妈的耐心比作“磨刀石”,通过类比,我试图解释那种锋芒相对,剑拔弩张的气势,而我们也都能想象出刀锋相撞,碰出火花的激烈场面。有耐心的妈妈则犹如磨刀石,给孩子必要的支持,又不伤他的锋芒。
运用类比,可以让对方更加直观地感受以及理解你所要表达的内容,唤起更多的共鸣,是非常好的沟通方式。要想巧妙地运用类比,既需要丰富的想象力,也需要对事物本质联系的有力洞察。
关于象征,弗洛姆将其分为习惯性象征、偶发性象征和普遍象征三种。其中,习惯性象征包括词语(比如用词“桌子”来代表物品“桌子”)、图像(比如用一面旗帜代表一个特定国家)等等,这里就不举例子了。
习惯性象征的对立面是偶发性象征。几年前有一次上心理相关的课程,期间我连续两晚梦见马路上到处都是猫,感觉特别不好,充满恐惧和厌恶。醒来后,那种不舒服的感觉仍很强烈,于是我去咨询给我们上课的老师。他先是提示我,“猫意味着什么?”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进一步提示,“人们为什么要养猫?”我还是莫名其妙,老师再提示,“猫和人之间有什么?”我突然领悟到,猫和人之间有情感的连接,就在那一瞬间,我的额头突突地跳起来,泪水不受控制地奔涌而出,我想起和男友分手之前,曾经养过一只猫,过了很多年,我几乎忘记了那只猫的存在,也忘记了跟男友分手的伤痛。当老师让我重复“我内心深处埋藏着深深的情感”时,当年用坚强快速掩埋的悲伤倾巢而出,我哭了好久好久,终于把压在心底的悲伤释放出来,而梦里的那些猫则是通往尘封旧事的象征。
这便是一种偶发性象征,除了参与与象征相关联的事件的人之外,无人能领会它。
普遍性象征则是在象征和它所代表的东西之间有一种内在关系,这种关系具有某些恒常性,且能被所有的人领悟。
比如,我曾经好几次做过一个主题的梦,要么就是上班要迟到了,想给老板请假,却怎么也找不到对方的手机号码;要么就是工作出了问题,想给客户打电话,却总是拨错号码,一遍一遍重拨,就是打不出去。每次做这样的梦,都是我在现实中感受到压力并为之焦虑的时候。
找不到东西,拨错号码,都会给人带来焦虑感,而这种感觉我们都很熟悉。
总结一下,类比是对相似性的一种有意识的使用,而象征则是潜意识层面的隐晦用法。作为咨询师,要知道来访者很多表现出来的行为只是一种象征,背后有更深层的含义。洞穿隐晦的象征,直达问题的底层,从而帮助来访者重新做出选择,是咨询师的工作。还要注意的是,咨询师要通过知识和经验的累积,不断深入探索人性的底层,对其基本代码有所了解,这样才能迅速识别象征。
李老师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