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含有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明洁、逐渐转暖、草木繁茂之意。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提到祭祖和扫墓就让人想去逝去的亲人,会让人想起中国人很避讳的“死亡”,也使得清明节不同于别的节日。
死亡的恐惧
你想到过“死”吗?
你怕死吗?
你有没有死亡恐惧,或死亡焦虑?
面对这几个问题,我的回答是:我怕死,很怕!我甚至不敢想“死”!我不敢想我的父母有天会离开我。我不敢想我有一天会离开我的孩子们,让他们去体会失去父母的痛!现在想来心都是痛的!
我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在我出生前就都去世了,我没有经历过亲人的去世,直到父亲的离去。
四年前父亲因为肺癌病逝,整个病程很快半年的时间父亲就离开了我们,这深深的打击了我,使我第一次真正面对死亡。
我基本被吓傻了,我不能接受这个事实。朋友们宽慰我说,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我们总要经历的……我会立刻打断他们,不要和我说这些。我知道我在逃避!
父亲离去后的每个清明节我都会很心痛,我仍然想不明白:人为什么要死?我不想让我的亲人离开我!
这是第四个清明了,我终于鼓起勇气写写“死亡”。
死亡就像一道刺眼的阳光,刺进我们的生命里。直视骄阳,不免带来痛楚,但是躲避也并不能让它消失。相反,即使不看,它也笼罩着我们的时时刻刻,甚至或明或暗地驱使着你的行为、选择。
死亡还像房间里的一头大象,可能在我们假装视而不见的时候,破坏我们的生活,直至后悔莫及。
我们对死亡的恐惧主要有三个: 害怕死得痛苦、害怕死后的未知、害怕死后很多遗憾无法弥补 。
想到自己临终前很可能孤独无助地躺在病床上,满身插满管子,不得不忍受巨大的疼痛。当我们死了,我们不知要去向哪里,是天堂还是地狱,有没有恶鬼和小吏?那里又有什么在等着我们?我的家人孩子还需要我,我还有很多事没有做呢!……人们对死亡充满恐惧!
好的东西越藏越想要,而不好的东西越藏越恐怖。
很多人的医疗费用有75%都花在了临终前的3个月生命维系上。一个中产家庭亲人去世在医院里花费近20万。这是死亡焦虑。
我们醉生梦死、喝酒喝嗨、跳到力竭,爱得撕心裂肺,努力证明自己存在,其实都是死亡焦虑。
人到中年,早上起床,突然发现自己一事无成,终于活成了一个自己年少时最不屑的那种庸碌之辈。于是中年危机爆发了。这也是死亡焦虑。
我们把一事无成的焦虑传给孩子,希望他们比你更好,希望他们成才,于是你自己舍不得买贵的衣服,给孩子报培训班却一掷千金。这也是死亡焦虑。
这种焦虑蔓延在你人生的每个阶段,成为生命的底色—— 你害怕自己没真正活过,就死了。
死亡给我们的三个礼物
1. 想明白退出机制,你就踏实了
思考死亡,就是思考退出机制——一旦想通了,也会让你更加安心回去生活。
坦然面对死亡带给我们第一个价值——安宁。
2. 活在当下,珍惜身边的人
生命是脆弱的、渺小的、短暂的,意识到这一点,我们才会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
对身边的人好一点,因为无论爱与不爱,下辈子都不会再见!
坦然面对死亡带给我们第二个价值——珍惜。
3. 创造人生
意识到生命短暂、脆弱又渺小。我们才更有紧迫感用好生命;有危机感保护好自己;有使命感做点大事。
这是坦然面对死亡给我们最大的好处,我们人生为一件大事而来。
死都不怕了,还怕活吗?
直面骄阳,天天向上!
超越死亡
我们都很清楚人有三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现在的人也很重视建立正确的三观。我们也应该补上生死观这一课。因为当我们领悟了生死的意义,才能学会好好地面对生命。
每个人都有三种方式超越死亡: 繁衍后代、融入群体、创造人生 。
繁衍后代
传宗接代是生物得以延续的保障,我们人类通过繁衍后代把自己的基因代代相传。我们常说孩子是我们生命的延续,因此我们对他们寄予厚望,希望他们实现我们未实现的梦想,甚至牺牲自己的生活成全孩子的未来。
孩子是我们生命的延续,但同时我们也要清楚: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人生。
融入群体
第二种超越死亡的方式,是让自己融入一个宏大的集体和社会—— 成为集体的一部分,个体的死亡也就不那么可怕了。
创造人生
柏拉图说:没有意义的人生不值得过。第三种超越死亡的方式,是每个人都能用的—— 从现在开始创造你的生活,活出自己的价值,就像是生命最后一天一样。
最好的超越死亡的方式,就是把此生活成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