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两年前,我来到这个学校,现在已经大三了,过去的两年中,一直都被自己的专业所困惑,经常为此而头疼,因为别人问起我在哪上学,学的什么专业的时候,我往往不知道该如何解释我的专业,是的,我的专业是所谓的冷门专业,在我来到大学之前,我自己都没听过的专业,我是一名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
02
在我没有步入大学校门以前,对专业没有什么概念,只知道我考上了大学,但在学校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从学长们和老师的评价中,再加上自己慢慢的了解这个专业的发展与前景,我知道了,这个专业是冷门专业,就是那种不好找工作的专业,这就如同一盆冷水泼在了刚刚沉浸在大学喜悦中的心。我疯狂的去查找各种资料,上各种论坛去看关于社工专业的信息,然而我发现,这个专业真的很冷门,这是在我们国家并没有发展成熟的专业。那年,我刚入大学校门,却因为专业而陷入了大三大四才有的迷茫,那时我只知道读大学是为了找工作,而我的专业到底可以干什么?我开始后悔,后悔自己没好好读书,后悔高考为什么不再努力一点,后悔填志愿的时候没有好好了解专业,反正就是觉得一切都不尽人意。
03
因为家庭原因,我不敢再回去复读,只能将就着读下去,只希望拿到一个本科文凭就好,真的只是将就着,因为我的专业很烂。当我上了第一节专业课后,我感觉这根本就是类似义工的专业嘛,心里更加的不爽,于是乎,我几乎陷入了完全的悲观主义,整天都是唉声叹气的。
也许,我就将沉沦下去吧,但是,真的可以完全放弃自己吗?不,我不甘心,因为我还年轻!
04
我渐渐的去学习专业课知识,去了解它,虽然并不喜欢,但课还是要上的,我发现其实这门学科的理论还是很有意义的,学着学着也就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不堪了,这是一门社会学科,当我真正去学过以后,慢慢的对社会热点问题也就会有了自己的见解,可以更深层次的去看待社会问题。这也算是大学以来的一种改变吧。我也曾思考过大学到底是学什么的,我现在已经大三了,我觉得可以自己回答一下自己的疑惑了,大学,学的是认知与思维,学的是思想深度,尤其是人文社科,书本上的知识在考试后都还给老师了,但却潜移默化的改变了我们思考问题的广度与深度,至少在我的经历是这样的。
05
我开始不再因为我的专业而苦恼,我愿意去学习我感兴趣的知识,因为学习是不会限制你的专业的,如果只会学自己的专业,那便是给自己画地为牢,我们是自由的,学校给我划分了专业,但我不要给自己贴上标签,因为我是禁毒社会工作专业,我更喜欢去学习毒品学知识,去看禁毒的影视片,因为我喜欢历史,便去买历史书来读,我不是心理学专业的学生,但是我想了解心理学,于是便去读心理学的书,没有人说过我不能读其他学科的书,以前终究是太拘泥于自己的专业了。
06
虽然不想谈就业,但这毕竟是个客观事实,终究是避免不了的,虽然这个专业就业不好,但并不代表我自己就是个烂人,都说我们专业考公务员没有岗位,但还是有其他路可以走的嘛,就算不喜欢当社工,但也没人规定社工专业毕业就一定要从事社工这个职业,以前的认识错在了将专业与职业划了等号,如果我们自身更加努力,用主观来补充客观的不足,终究是会达到平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