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题记、教育自传,教师生命传奇)
二、父亲是一个教师对我的影响极其小时候做老师的向往
三、高三志愿:高中第一篇作文《我的一天》;最初的梦想;
四、师专二年:读书(当代小说)、背诗、写小说、听广播
五、工作的第一天,忘了吃饭
六、辞去班主任,永远的痛
七、第一次讲优质课
八、第一次写论文
九、课题研究
十、 语文教育观(单元教学、生活语文)
十一、连年教毕业班
十二、又做班主任
十三、我的阅读
十四、上网学习,教育在线,结识新教育
十四、与学生的故事
十五、我的误区
前言
每个人都应该有一段生动而充实的生命叙事,而个人就是叙事的主角。苏格拉底说:“未经反省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一个成熟了的人,必须反思自己的职业人生,书写自己的生命叙事。
光阴似箭,时如“白驹过隙”。我自1989年成为一名教师,至今已经进入二十五个年头了。二十五年是一段不短的时光,我既有初为人师时的信念,也有遭遇挫折后的动摇;既有与学生同甘共苦的喜悦,也有陷入困境后苦恼。所遇即人生的意义,经验兼反思才会成长。因此,回顾二十五年的教育生活,反思自己的职业生涯是十分必要,也是极有意义的。
我的父亲是一位教师,母亲也曾干过幼师
我的父亲是一位教师,尽管基础学历只是中师肄业。但这不妨碍他成为一位出色的教师。
父亲本人有着很强的学习能力,记忆里惊人,思维条理;善于概括和综合;当年参加教材教法极其教育学、心理学考试,都是在全县第一名。1989年,他已经是四十七岁的年龄,但是自学了历史学科的专科内容,取得了专业合格证。在我的印象中,父亲先后教过高中化学,初中物理、历史、语文、生物等多个学科,几乎都是边学边教。这全靠了个人非凡的学习能力。我常常想:如果不是因为家庭条件不允许,父亲能读到高中,上了大学,肯定能成为一位学者式人物。
我记得六年级时,父亲给我们班上过生物课,他声音极其洪亮,善于给学生概括要点,善于用喻,语言幽默。他讲得不多,总是把学习提纲写在黑板上让我们自学,也正好符合了现在“以学为主””、“ 以学定教”的理念。他的不少学生都说听父亲的课很是享受,也有不少人说就是在父亲教他们某某学科时他们喜欢上了某某学科。我经常听父亲说,他对于教材上的必须掌握的内容,要对每个学生“过筛”。其实,这也就是风靡一时的“洋思经验” 中的“堂堂清”及其“不放弃每一个”的理念。所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父亲一教书,一边种地;也没有时间给学生加班加点,但是他的教学成绩总是在平行班中名列前茅。这也是令父亲终生引以自豪的事情。
父亲在做班主任的那几年同学生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记得1977年左右, 父亲做过一个高中班的班主任。我家离学校很近,住宿的学生几乎每天晚上都到我家同父亲谈心,有时还留在家里吃饭。父亲同学生们亲密无间,学生和父亲也很亲热。他们师生和谐融洽的幸福情景时时氤氲在我的心间,为我长大后做教师提供了镜像。
其中一个叫胥云风的学生,可能是父亲班里的干部,几乎天天来我家谈班里的事情。她的父亲曾经到我家里来,可能是喝了酒,结巴着说“云枝这闺女就是你的”。可见那时父亲和家长关系的亲密程度。
母亲也曾做过教师,据说是办公半农的教师,我没有亲见。因为那时还没有我呢。但是,我在印象母亲是干过村里的幼儿教师的。我记得,母亲那时干得很投入。半天去公社里学习儿歌、舞蹈之类的,晚上就演给我来看。然后再来教给他的学生们。我觉得我为师之初对工作的热情和对课堂的痴迷,多应该是受了母亲的影响。
母亲对我的影响更多的是对我做人的影响,尤其是母亲的善良和仁慈。 母亲是非常善良的。一年的冬天,弟弟放学回来说他在路上看到一个十多岁的傻孩子无人管。母亲便寻了去,看到傻孩子衣不遮体,饿得面黄肌瘦,好不可怜,母亲便把孩子领到家中,给他换上棉衣,喂他吃饭;本来,母亲想把他留在家里多住几天,可是傻孩子不懂事,直往外跑。母亲就自己找到乡政府报告这一情况,最后民政部门的同志帮着找到了傻孩子的父母,母亲才算放心。还有,八二年,我家本姓的一位老人,鳏居多年,身边没有一个亲人,最后得了肺结核,那时医疗条件差,这就是致命的病;村里人害怕传染,无人敢去靠近。母亲就担负起了给他送饭的责任,记得有亲戚给了我家一些好吃的,我们姊妹几个虎视眈眈。可是,母亲硬是不顾孩子们的馋劲,把好饭食都送给了这位老人。我家前邻的一位杨姓老人,只有一位养女,养女结婚后,不在跟前。母亲便主动给这位老人挑水。类似于这样的事情,我是举不尽的。父亲常对我们说“你娘才是真正的雷锋呢,她最适于做慈善事业呀!”
从很小的时候,母亲便不断的叮嘱我要做好人,要行好心。正是,受了母亲的影响,这些年来,我保持着“与人为善”的本性。小学时,看到家乡的河坝陡险、不安全的情况,我便主动找个牌子写上:“此处危险”的警示;上初中的时候,住校的几个同学喝水不方便,我便从家里提热水给他们喝;最难忘的一次是87年上师专的时候,家里寄来了40元钱,我到邮局去取,路上遇到一位老乞丐很是可怜,我便把30元给了他,害得自己半个学期省吃节用;工作后,我把《论语》中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作为自己的至理名言,发挥自己一个语文教师的优势,给很多人做过“嫁衣裳”,常常废寝忘食,累得狼狈不堪,但是积习难改。所有这些都是缘于母亲无数次“要做好人,要行好心”的教益吧?
王蒙说:“善良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一种精神的平安”;留一份善良给世界,那么世界将与星宇同寿。珍爱善良,拥有善良,洒播善良,那么,你将会开一树灿烂的红花,既使自己美丽,也使别人温暖。感谢母亲,我的善良学校。
高三志愿:高中第一篇作文《我的一天》;最初的梦想
受了父母的影响,我从小把做一名教师作为自己的志向。记得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是班长;那时如果老师请假不在家,我总是带领着学生学习,听写生字,讲解算术题,俨然是一个小教师的形象了。我们邻村一个女教师,可能是自己知识有限,我记得他教学生数学,总是委托她的一位亲戚让我我书上的习题、练习题做好之后;她再交给她的学生。她对自己的学生说,我的答案就是她的参考书。那时我常常学着老师的样子让学生们喊起立。
高中毕业时,我的志愿全部填写是师范类,我畅想着自己能够成为一名教师,一边教学,一边读书,一边写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