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突破】
一、《制造消费者:消费主义全球史》中有一个观点:消费是被人为制造出来的。
资本最擅长三件事:
1、凭空制造需求;
2、用消费品划分社会层级结构;
3、设法加快你的消耗速度。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欠自己的一场旅行,一辈子一次的奢侈婚礼……
生产者在想方设法掏空你的钱包,当你跟风消费疯狂剁手而不自知的时候,就是你走向贫穷的开始。
二、高手和普通人最大的区别,不在天赋、智商、格局、学识这些东西,而是在基本功,在于日复一日的提高自我。
普通人习惯了每周每月就能看到回报的奖励机制,导致做事没有常性,短期内看不到结果,就很容易放弃,无法说服自己去做一些长期的事。
三、你靠近什么人,进入什么环境,就更容易成为什么样的人。
要主动靠近那些优秀的人,多接触优秀的环境,包括信息环境,不要让算法和人性控制自己的信息环境,要反过来调教算法,让它给自己推荐有用的东西。
四、最近各平台热门话题出现的极端案例越来越多,感觉一部分人已经扛不住压力、彻底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了。
一个是,出门要注意安全,防火防盗防人群,今年演唱会格外的多,如果要去,一定要多留意安全通道,不要选太靠中间的位置。
一个是,越是低谷的时候,越要积攒技能和能量,不被他人情绪裹挟,这样等到机会来的时候,自己才能第一波抓住。
五、性格、价值、待遇
这三者总是相互作用。有些人正面作用叠加,有些人负面作用叠加。
价值高的人,容易性格好,性格好导致待遇好,待遇好更有自信,更愿意保持高价值。以此循环。
价值低的人,容易性格差,性格差导致待遇差,待遇差自暴自弃,性格更差。以此循环。
如果人能打破这个里面的负面作用循环,那就容易比别人进步更快。
六、嘴软心硬姿态低,成年人的社交法则。
外面是甜甜的软软的棉花糖,和谁交往都能让对方如沐春风,但一旦触碰到你的底线和原则,就能立刻敢于翻脸,不怕得罪任何人。
和任何人打交道,都不卑不亢,但愿意放下身段,给别人足够的尊重。
七、相比于孩子,成年人最大的优势就在于,有了基本的生存能力,有了难得的选择机会,于是就可以靠近滋养自己的人事物,远离消耗自己的人事物。每一次利己的选择,都在为真正的立己做准备。
利己,立己,稳稳的立住自己。
八、普通妇女超过四十七八岁,就得开始规划迎接可怕的五十岁了。
首先要锻炼身体,增加营养,保持正常的体能状态。
其次要锻炼脑力,读书学东西,做点对抗性运动,下棋打球什么的,锻炼反应能力。
第三也是最难的,修炼心力稳定情绪。
深度学习思考,感受爱与慈悲的力量,拓宽自己的精神世界,给自己的人生查漏补缺。
普通妇女修到此处,可望进入优秀妇女之列了。
九、现在,一个人标榜自己爱读书,有时候带有某种夸耀的成分,强调自己“每周读五本”“一年读完几百本书”以显示拥有知识的优越感。在我看来,这种“爱读书”带来的优越感和清高,通常是不学无术的表现。
“智力”与“智慧”是两码事。很多智力出众的人,不一定有智慧,反而非常愚昧。
拒绝读书当然是一种愚蠢,但若因为读书而滋生傲慢,则是一种更大的愚蠢。
【健康常识】
一、如果身体健康状况不佳,那么人生的各项活动都将受到限制,
保持身体的活动能力,是获取基本生存条件的前提,
这样才能让自己继续活下去,活得更好。
二、人体需要的集一身七大营养素: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好水。
三、动物性全血(比如鸭血)是铁的良好来源,不仅吸收率高,而且不用担心摄入过多会带来脂肪增加的问题。在吃的的同时可以再吃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果,更有助于铁的吸收。
四、【为什么劝你不要吃纯素】
素食人群大体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完全戒食动物性食品及其产品的全素人群,一种是不戒食蛋奶类及其相关产品的蛋奶素人群。吃“纯素”不但在营养上有短板,人类的生理构造也自带bug。
◉人类的牙齿不够强大
草食动物一般有强大的咀嚼肌、耐磨性更强的臼齿,人类与它们差异很大。
◉人类的小肠和身高的比值低
人类的肠道是身高的5倍,而多数食草动物的肠道是身长的9倍左右。从这个指标来看,人类更偏向肉食动物。
◉人类的肠胃不够发达
典型的草食动物通常都有多个胃或发达的盲肠,而人类只有一个胃,盲肠也不发达。
如果一定要吃素,建议尽量选择蛋奶素,增加大豆制品、全谷物摄入,坚果、菌菇、海藻、蔬果不能少;注意选择富含欧米伽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用油,如亚麻籽油、紫苏油、核桃油、菜籽油和大豆油等。
五、胃:对情绪最敏感的器官
科学家将胃称作“人体的第二大脑”,是最容易受情绪影响的器官之一。心理应激可以引起人的胃肠动力异常,大致分为两种情况:
压抑性情绪,比如焦虑、抑郁、恐惧等,常常导致胃肠道动力低下,人会出现食欲不振、嗳气、打嗝、早饱、饱胀等不适。
较亢奋的情绪,如愤怒、生气、厌恶可以导致胃肠高动力反应,这类情绪活动容易引起胃酸分泌增加、胃肠蠕动增加,造成胃食管反流、胃炎,甚至消化性溃疡。
六、成人身上的骨骼一共有206块,包括长骨、短骨、扁平骨、不规则骨、籽骨。其中颅骨29块,躯干骨51块,四肢骨126块。
【亲子观点】
一、德国著名心理治疗师海灵格曾说:幸福的家庭,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家里没有控制欲很强的人。
二、多夸,少管,适用于所有关系。
“真正维系一个家庭的纽带并非血缘关系,而是生活中彼此之间的尊敬和快乐。”
——理查德·巴赫
三、有没有想过,如果你现在30岁活到90岁,你还有60年的时间可以玩手机。手机随时在你的身边听从你的召唤
可是你的孩子在慢慢的长大。当你的孩子10岁,15岁,25岁的时候,他不再需要你,他需要独立的空间。不再像小时候一样咿咿呀呀的缠着你,不再让你给他讲睡前故事,也不再需要你陪他入睡,在孩子身上的那些美好的亲密时光,真的就一去再也回不来了。
请多陪陪你的孩子,好好珍惜你能够拥有孩子的这些年吧!
四、中式家庭最大的悲哀,是把教育的顺序颠倒了
教育的路上,有多少父母是一边崩溃一边继续周而复始?
每天出门都在催“快一点,快穿鞋快背书包,下次记得红领巾”
第二天出门还是一样的话!
每天晚上写作业都在唠叨“写快一点,早点睡觉不然明天又起不来”
无数个晚上,都需要家长这样催,孩子还是一样磨磨蹭蹭。
有人疑惑:为什么中国家长这么累,还养不出优秀的孩子?
有个回答一针见血:因为大家都把教育的顺序搞反了
五、恰如波兰作家莱蒙特所言:“一切事物都是有顺序的,如果没有顺序,那就会出错。”
无论是孩子的成长还是学习,逻辑错了,结果一定是错。
1、大道理讲不停,小习惯从不抓
中式家长很难意识到,自己的教育好像用错了功夫。
天天和孩子讲道理,还不如花心思从习惯抓起。
每天坚持阅读、建立错题本、甚至零花钱记账,这些看起来很小的习惯,积累起来却能辐射到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2、拼命卷孩子,自己当咸鱼
有人说,当代教育的一大怪象,就是躺平的父母,在拼命卷娃。
自己明明一有空就玩手机,却勒令孩子多读书;自己明明熬夜追剧,却不许孩子贪玩。
无法以身作则,起不到模范作用,只靠着“家长”的身份逼孩子努力。
是教育上最典型的逻辑错误。
孩子不会长成你希望的样子,只会长成你的样子。
与其拼命鸡娃,不如自己先拿出积极生活热爱学习的样子。
3、赚钱第一位,孩子第二位
《开学第一课》里说的: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你选择了赚钱,不去管教孩子。等孩子长大了,你辛辛苦苦挣一辈子的钱,都抵不过他败家一年。
没有非挣不可的票子,非去不可的饭局。
但孩子的成长却是不可逆,教育的机会也只有一次。
4、成绩比天大,做人是其次
在孩子的成长路上,学做人永远是首位。
人生是一场拼人格的较量,而非算分数的竞赛。
但凡有点社会经验的人,都懂得做人的重要性。
所以,对一个孩子来说,德育永远比高分重要。
这点做反了,整个家都将后患无穷。
六、很多父母最大的问题就是,从来不传授孩子社会的残酷真相,生存法则。
把孩子培养成听话服从的绵羊。
却总指望未来孩子长大成人后,可以打败社会中那些没有道德底线,从来不守规矩的饿狼。
同理,上学的时候不准谈恋爱,一毕业就催婚,难道孩子真的能这么厉害?
这就是典型的双标,伤害的是自己的孩子。
【投资之道】
一、中药奢侈品是只赚有钱人的钱的,与一线城市的顶级豪宅一样,不能用普通人的眼光去看待它们。
二、选择经过市场检验的企业,在竞争中生存下来的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我们从未试图在一片尚未被(市场)证明的企业海洋中挑选屈指可数的赢家,我们没这么聪明,而且我们知道自己没这么聪明。相反,我们试图运用有着2600年历史的伊索投资公理(我的孙子们可能会把它改成:一个敞篷车里的女孩胜过五个通讯录上的),寻找我们对于林子里有多少鸟以及何时会出现有合理信心的机会。显然,我们没办法精确地预测企业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时机和准确的金额。因此,我们尽量维持保守估算,同时聚焦在那些就算出了意外也不大可能对其股东造成严重损失的企业。即便如此,我还是犯了很多错误,别忘了,我就是那个自以为懂商品券、纺织业、鞋业和二流百货公司未来的家伙。
三、交易除了看对和预测到行情和方向外,
最重要的其实是你的“坐功”
空仓时的隐忍和持仓时的定力!
因为交易的动作理论上一瞬间就能完成
除了学习、计划、分析,盯盘什么都不能动,
更不能因为无聊而随意出击。
99%的时间你只能游手好闲,无所事事。
其实交易赚钱“屁股”要比你的“脑袋”重要的多。
屁股就是你的耐心和定力。
耐心和定力远远重于你的智力。
然而要想拥有耐心和定力的前提条件就是
你必须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欲望。
所以说交易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在控制自我!
四、高手与普通人最大区别就是对价值的误解
高手是训练出来的,人才是折磨出来的,老板是折腾出来的,大老板是挣扎出来的。
多数人的死穴,都是把焦点都放在赚钱上,而没把焦点放在让自己成长上,等你成长了,你也就值钱了。挣钱是你追着钱跑,值钱是钱追着你跑,经营自己就是在经营自身价值,把事做好,你也就值钱了。
所有层次低的人,都是自己不爱学习不爱成长的,也懒得摸索,他们喜欢问东问西,习惯性的浪费别人的时间,他们以为别人的时间,跟他的一样不值钱,而高手都是听到看到后就去学习,自己默默的摸索,慢慢就懂了。
所以当碰到层次低的人,也不要试图去解释什么,这些人最终会让你很恼火,既然如此,选择沉默。
五、彼得·林奇在他的《成功投资》一书中,将反人性归纳为无法抵抗内心的直觉。这种直觉在两个时间段最容易出现:市场大跌,或者稍微上涨。无论多标榜自己是“长期投资者”,一旦出现这两种情况,他们马上就从“长期投资”变成了短期投资。赚一点点,或者亏损较多,都很容易击垮大多数人的内心。
六、《价值投资大师40年坚守的投资法则:自律、等待、与众不同》
1、大道至简:价值投资者必须严格自律
2、击球法则:等待可以击中的投球出现
3、与众不同:长期投资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
4、安全边际:睡个安稳觉比什么都重要
【名人名言】
一、既充满了野心,却又非常害怕失败,即表现为懒惰。一个懒惰的人,通常都是没有真正体验过失败的人,同样也就从未体验过成功。
懒惰本身就是一种失败。
——《半山文集》
二、路留一步,味让三分。
——《菜根谭》
三、斯蒂芬·茨威格说过,在一个人的命运中,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年富力强时发现了自己人生的使命。
一个人找到了自己的使命,就找到了自己的天赋优势。
四、概念极为简单,不幸的是,执行起来却很复杂、很困难。
——戴尔·卡耐基 《人性的弱点》
五、“不甘平庸,崇尚奋斗” 生命的价值是需要用努力奋斗来实现的,从踏入这个世界开始我们就被赋予了一种无形的责任,或轻或重,演绎了不同的人生。 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生命轨迹,我们在一旁观看,观看他人的欢喜或忧愁。一辈子就那么长,我们不能沉浸在他人的缤纷的舞台上,我们还有自己的舞台需要用心去演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我崇尚这种宏广的精神境界。
——戴尔·卡耐基 《人性的弱点全集》
六、一个拥有信念的人,老天给予最大的奖赏就是有一颗耐心。耐心就像是生命的结晶体,平时只有淡淡的光芒,一遇见阳光便会璀璨。
——《半山文集》
七、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欧阳修
八、生活中的许多烦恼都源于我们盲目和别人攀比,而忘了享受自己的生活。
——卡耐基 《人性的弱点》
【国学智慧】
一、用心计较般般错,退后思量事事宽。
——《增广贤文》
二、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
——《资治通鉴》
释义:木心不直,它的纹理就会歪歪斜斜,用这种木材制造的弓,虽然强劲,可是发射出去的箭矢也不会直飞目标。
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释义:忧愁患难的处境可以使人发奋而得以生存,安逸快乐的生活可以使人懈怠而导致灭亡。
四、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王阳明
- 注解:圣人的道理,我自身的本性就已经足够了。以前向外部事物寻求道理的做法是错误的。王阳明认为每个人内心都具备成为圣人的潜质和良知,不必向外在事物去刻意追求道理,而应通过内省和体悟自身的本性来领悟圣人之道。
五、君子以顺德,积善成德。
解读:君子遵循道德规范,积累善行成就高尚品德。强调通过不断地做善事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六、“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孙子兵法·虚实篇》的内容。
善于指挥作战的人,能够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掌握战争的主动权,是取得胜利的关键。
七、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
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曾国藩
八、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