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网中27苋华坚持分享第36天2021.3.7(精读《尊重与希望》27)
1.学生∶老师,你知道我有抑郁症啊。我之前都不能上学,都在房间里,都是我妈妈一直照顾我,好长一段日子呢。现在我比较好一点了。但是我还是觉得痛苦。
2.老师∶痛苦?怎么说呢?(Not-Knowing)(老师重复了学生的一个关键词,就是痛苦,在这个部分停下来,尝试支持并理解其情诸状态。之所以没有选择“比较好一点了”作为切入点,了解当事人都做了哪些努力,目的还是先处理情绪,在自然同理中支持当事人表达、渲泻)
3.学生∶就是……,我知道我妈希望我能立刻去上学,虽然她没说出口,我觉得压力很大。
4.老师∶妈妈没说口的期待让你有压力,也看到你很在乎妈妈的想法。(正向反馈,对学生压力的自然同理 )
5.学生∶是啊,因为我很难过。我自己到现在还不能去上学,我想让妈妈高兴些。
6.老师∶所以你自己也很希望能够上学,是吗?(澄清当事人的期待)
7.学生∶是的。
8.老师∶虽然你感觉这个阶段比之前好多了,但觉得目前还是不能上学。可是,对妈妈来说好像觉得你可以上学了。(综述+澄清,展现倾听的态度,建立“理解基础”)
9.学生∶嗯,是啊!她会说,你可以去学校看看同学啊什么的。
10.老师∶那么,如果我们有机会问妈妈,她会说她看到了些什么,或是什么让她觉得你自己可以上学了呢?(通过妈妈的眼光,尝试寻找优势力量,关系问句)
11.学生∶这个……,就是我比较能够出门了,在家比较能够跟她聊天说笑,也比较能够看点儿书。
12.老师∶那我可以先了解一下你,是如何帮助自己,从一直待在房间,转变成比较能出门、跟妈妈聊天说笑、看点书呢?你是怎么做到的?(企图肯定赞美,确认改变并辨认自助力量,应对问句+自我赞美)
13.学生∶啊……嗯……这个……妈妈帮了我很多。 (强调外在力量的帮助)
14.老师∶妈妈是怎么帮你的呢?(No+-Konwning,好奇,了解外在支持系统)
15.学生∶妈妈常跟我聊,鼓励我,带我出去散步,拉着我去逛街。也会骂我,说她很伤心,要我能够站起来。
16.老师∶喔,妈妈做了很多事情啊!(客观描述,赞美妈妈)
17.学生∶是啊,妈妈很伟大。所以我很生自己的气,还不能立刻去上学。
18.老师,当然可以理解你。你那么感谢妈妈、在乎妈妈。(自然同理+关系)
19.学生∶真的,她都没有放弃我。
20.老师∶虽然你还没有觉得自己准备好可以马上去上学了,但是我想知道,在妈妈的帮助下,如果在一个1分到10分的量尺上,10分代表你一开始说的你可以跟之前一样可以去上学,很正常过日子,1分是一开始住院的情况。你现在在几分的位置?(关系+量尺)
21.学生∶5分。
22.老师,5分啊。在这5分里,妈妈帮你的忙有几分?你自己帮自己的忙有几分?(通过量尺,尝试将当事人内在的资源和外在的资源进行切分).
23.学生∶妈妈3.5分,我自己1.5分。
24.老师∶1.5分是什么啊?(好奇,具体化将焦点引导向自我可控之处。)
25.学生∶就是也很努力,也不放弃自己啊。
26.老师∶嗯哼,还有呢?(追问)
27.学生∶就是不放弃自己,叫自己继续看医生,做妈妈说要做的事。不过有时候还是做不到。
28.老师∶在你能够做到的时候,你会努力提醒自己不要放弃。(肯定支持,聚焦正向资源)
29.学生∶对呀,我其实没有放弃要上学,但是……但是我没有信心我能去.
30.老师∶信心是很重要的力量啊,你没有放弃上学,只是目前信心比较低而已。(同理+澄清,不是没有,而是比较低)
31.学生∶对。
32.老师∶如果在一个1分到10分的量尺上,10分表示你很有信心,相信自己能够上学去。1分是毫无信心,自己不能上学,你对目前的自己,会打几分?(用量尺,尊重与澄清知觉中的在意之处)
33.学生∶3分。
34.老师∶那么,信心到几分左右,你就觉得自己可以去上学了呢?(结果+量尺,尝试激发未来可能性)
35.学生∶最少要6分。
36.老师∶6分的你会跟3分的你有什么不同呢?(量尺+差异化,联结现实,好奇)
37.学生∶嗯.……怎么说呢?
38.老师∶慢慢来,慢慢想,没有关系。(Not-Konwing,给时间,创造空间)
39.学生∶我,我会不太害怕看到陌生人,我不止看书,还可以写点儿作业,我想出门的次数变得更多。
40.老师∶你也很希望自己能够上学,让妈妈开心。而信心对你很重要,当你看到自己或观察到自己不太害怕看到陌生人,不只是看书还可以写点儿作业,出门的次数变得更多,就知道自己信心到了,可以上学的6分啦。(关系+量尺)
41.学生∶是的。
42.老师∶所以从现在的3分提高到6分的信心,你觉得你现在继续做些什么?或者开始做些什么?可能会有一些帮助,可以再提高1分或0.5分?(量尺,尝试寻找可能的一小步行动,以期给当事人带来控制感,成就感,希望感)
43.学生∶我要继续运动吃药,跟妈妈和家人聊天儿。(达成助人自助的目标)
44.老师:嗯哼。(一般性回应)
45.学生:嗯……我也应该告诉妈妈,让她知道我的状况……
评述:“运动吃药,跟妈妈和家人聊天儿”是当事人要达到“能上学”目标的办法,一开始当事人“有一点儿好转”的时候,当事人以“妈妈”的眼光就发现了这些迹象,通过咨询师的引导,最后由当事人再提出来,已经带上了希望的光芒……
#见贤思齐,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