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篇之第28篇
睫希回家第三天了,这几天一直觉得心里空荡荡的、伤感的、丢了东西似的。第一第二天都给睫希打四五次视频,一直开着视频看着她才安心。
第一天晚上睫希说要去隔壁睡(每年过年和睫希一起睡过的大房间),外婆说没有装空调,睫希就有点不愿意,催外婆“那你装起来嘛”,看来小时候的事她大约都记得,大房间对她而言有熟悉感吧。
然后又跟我说,想要妈妈抱抱(每天睡前我们都会抱来抱去亲来亲去,各种聊天、腻歪、讲故事等)估计是想念和妈妈的亲密感觉了,赶紧叫外婆抱她一下。
接着又说了句妈妈来接,吓了我一跳,不敢再多聊视频了,外公说以后只许三天打一次,可是我觉得一天三次都不够怎么办?没办法,只好要求外公外婆多发视频,这几天反复的看睫希的视频,早上去跑步的、看外婆练太极拳,中午吃饭的,下午去玩轮滑的、狂公园,晚上看绘本的。妈妈想说真的好想好想睫希,但睫希似乎并没有很强烈的表现,究竟谁有分离焦虑?
网上说,成人也会有分离焦虑,这也许跟早期的创伤性体验有关,但是我倒没有特别的什么创伤,只记得常常有个朦胧的印象:爸爸妈妈和哥哥都出去玩,我一个人在家睡觉,醒来黑呼呼一片,我又害怕又伤心的哭得一塌糊涂;(老妈说哪有把你自己丢在家的事,你肯定是做梦)
其实不管亲密关系还是亲子关系,都是已经建立起的情感纽带,也许妈妈比较感性所以感受比较强烈吧,而不同性格的孩子所表现的分离焦虑可能也会有不同的形式和表现程度。
睫希表面看起来性格活泼但其实情感是内敛、慢热的,也特别隐忍,在遇到委屈或伤心事时,她常常不会主动说,可能躲在角落静静的抹眼泪;在学校时也是特别容易被老师忽视的性格。有时候太忙碌陪伴的少了也能明显感觉出变得易怒和烦燥,需要养育者更敏感和及时的察觉孩子的情感需求。老一辈总是会比我们这一代的妈妈在生活上照顾得更好些,但在情感需求上却不一定比我们敏感。
分离焦虑与安全感、依恋关系密切相关。同年龄段安全感良好的孩子可以更快的度过分离焦虑期和适应新环境,而安全感不足的孩子则会有很强的分离焦虑反应:比如哭闹、睡眠问题、食欲不振等。
所以分离焦虑是因为我们彼此依恋共存,有情感就有依恋,有依恋就有分离焦虑。只有刻意回避或剧烈的反抗才是不安全依恋,因为他们缺少最重要的“爱的连接”。
我是陆海燕(微信:kroei2012) 关注自我成长与家庭教育 是妈妈也是讲师 为读书代言也为科学育儿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