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儿童节,和敖然领证了。于是,开始将两个人的约会,变成了两个人的日子。
因为还没有正式举办婚礼,所以心理上,还是跟感觉恋爱的时候没有两样。
领证前,每天晚上都是“各回各家”,而现在,我们之间问得最多的问题变成了“今天在哪边住?”
我俩都是独身子女,理所当然两边家长都希望我们常回家住。但是在我的心理,还是觉得自己家住着方便。敖然很是将就我。我是看在眼理,乐在心里。
有一天,在婆家吃了晚饭,陪着敖然妈妈和爸爸散了会儿步回家,已经九点过了。问敖然“还回(我)家吗?”
“这么晚,就不回去了吧。”
“不,我想我妈妈了!”弄得他哭笑不得,于是收拾衣物,他就跟着我回家了。
这么霸道的事情,我不止干过一次。
另一次在娘家。计划好了晚上回婆家住,因为第二天敖然上班,要穿的衣物还在婆家,又临时遇上我次日到政务中心办事。政务中心就在我家对面,住在我家就方便得多。于是,嘴上说着今晚就各回各家吧。当晚上十点,他真要回去的时候,我心里一难过,脸一沉,噘着嘴,就不高兴了。
当时的心里活动是,你真要一个人回去?你不要我了吗?我不想走婆家去,也不想你离开娘家。
就是这么强势和任性。于是敖然留下来陪我了。
写到这里并不是想说“爱哭的孩子有糖吃。”他对我的这些好,我知道。然而我也诚惶诚恐,这样任性,强势真的好吗?
我真的做好了为人妻,为人母的准备了?在法律上,我把自己嫁出去了,在心理上我作好把自己嫁出去的心理准备了吗?
显然没有。
领证回家的那天,敖然恭敬地给我老妈端了一杯茶水,然后紧张地喊了句,“妈,请喝茶。”于是他就理所当然地改口了。
而我呢,直至今天,我依然称呼敖然爸爸妈妈为叔叔孃孃。虽然心理知道敖然爸爸,妈妈对我比对他们的亲儿子还要好。但是还是没有改口,心理上的第一层准备就没作好。
第二层准备——在心理上依然把他家,我家分得很清。结婚过日子更像两个家庭的事。在婆媳关系上,从目前和敖然父母相处上,还算融洽。和敖然妈妈有摆不完的龙门阵,每次回家都能吃上敖然爸爸做的可口的饭菜,两位长辈的心意,我能够清楚地感受到。我也希望我能够将自己融入这个大家庭中。
第三层心理准备——对自己父母的依赖,让我依然像个长不大的巨婴。对原生家庭给予我前半生的塑型,给予我生命,塑造我的品性,给予我关爱和依赖。直到现在,在心理上,我还会在家时常撒个娇什么的,都有老爸老妈宠着。以至于,我敖然面前,我会表现出强势,任性的一面。
从原生家庭来看,我的强势与任性,并不是因为被宠溺而衍生出来的,而正是并不被宠溺,被老妈培养的独立中分裂出来的。所以遇到敖然后,一任性,还能被宠着,惯着,自然而然就习惯了撒个娇,再霸道一盘。这跟我以往的性格还是有些格格不入。
不知道能不能接受这样的自己,至少我感知到这样的自己的存在。
已经把自己嫁出去的心理准备,还是得慢慢被填充起来。突然想给自己比个心❤
(下午六点于文庙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