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目标的自律,硬把自己弄成行尸走肉
为什么总要把工作拖到deadline?明明知道越早工作越好,但总是在最后的时刻,才会有紧迫感呢?
有人说deadline是第一生产力,人的潜能都是逼出来的。
天啊,如果完不成,那就真的dead了。
有人说,想30之前买房,最低限度也要在26的时候买车。
目标明确,好像没什么问题,但是实现了的人多吗?
大多数人一提到减肥,可能会说:“今天不运动也没什么,该吃吃,该喝喝,该熬夜熬夜。吃饱了再减肥,明天再运动……”
试问:“你是真的发自内心想减肥吗?还是只是为了追赶潮流,看见别人减肥,所以自己也想减肥?”
没有动力或者压力,缺乏一个让自己心甘情愿投入的目标。
有清晰、可衡量的内在目标,让我们有努力的方向和评判的标准。
如果deadline完成不了工作,要么加班,要么被辞退。
加班就不能陪家里人,或者不能和男/女朋友逛街,导致感情产生问题;辞退就会没有收入,为家里人带来压力,你还会坚信deadline是第一生产力吗?
如果不买房,就要挤在小破房里,天天为了鸡毛蒜皮的事情吵吵闹闹;或者没房,丈母娘就不给嫁女儿,你还会不努力吗?
如果你很喜欢这个男的,但他说三个月要瘦10斤,否则就分手,那你会有借口点奶茶吗?
很多人知道立自律的目标,却不知道这个目标是为了什么。
没有动机的自律,只是偶尔的心血来潮。
忽视目标背后的困难,自律的节奏更容易打乱
通过自媒体变现实现财务自由,目标明确,但做得到又要花费多少努力呢?
要懂写作或拍摄,剪片,书写,追热点,想内容,引流吸粉......一天有多少时间去做?结果呢?
其实,我们每天都会产生一些障碍。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提前预演一遍后,你的心里大致就有些底了。
为什么很多事情做不成。
因为你制定目标时太过于乐观了。很多积极心理学的图书都在讲乐观的好处,可是适当悲观也是有用的。
太过乐观往往容易陷入妄自尊大,一旦出现问题,情绪马上会受到影响。
还有的人会跟很多人讲自己的目标,讲完后自己内心很激动,但其实这样会使自己时时受到他人评价的影响,一旦评价有变,就会立刻崩溃。
当忽视目标背后的困难,困难来到的时候,你就会觉得困难特别强大。
慢慢地,就会觉得目标太大,轻易就可以原谅自己。
原谅自己的满足感是暂时的,就像一块哄孩子的糖,极易让我们忽略对自己更有价值的东西。
这样一来,所谓自律,就只是一纸空谈而已。
目标的诱惑越香,背后的阻力就越强。
四个方法,轻松实现自律
1.订立可实现的简单目标开始
我想,你会说,简单的目标,不需要自律,就能简单实现了吧。
不错,但容易养成的习惯,也容易被打破。
你不可能一口就吃完一碗饭吧,也要一口一口吃。
把大的目标分割成一个个小目标,轻松击破,成为习惯。
目标背后的阻力越强,就更需要分拆各个小目标了,渐渐地感觉成功的喜悦,减少困难感。
高中的哲学课告诉我们:量变形成质变。
2.管理自己的精力,提高专注力
人的精力有限,不要盲目地把自己想得无穷大。
人总是贪婪的,既想一,又想二。为自己订立了很多目标,立了很多坊,硬生生地把自己逼到喘不过气来。
越自控,越失控。
还有一种情况,受到的诱惑太多,不能专注在目标上。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的注意力越来越分散,因为“偷走”它的“小偷”太多了:微信、电视剧、游戏、意外任务、明星八卦……
如果我们不对自己的注意力进行管理,任由它牵着鼻子走,很容易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做事缺乏章法。
一旦聚焦注意力,你会置心一处,无事不成。
3.环境的力量,比你想象中的大
找到一个自律的群体环境,会让你事半功倍,轻松快乐地改变自己。
自古以来,人类一直都是群居动物。人们在一起做事、生活,不由自主就会互相模仿。比如,胖人周围的朋友大多不瘦,爱运动的人往往有一堆喜好“上蹿下跳”的朋友。
当你不能改变环境的时候,要怎样?
例如你想读书,但是周边太吵,你可以创造环境,或能与这类环境的创造中去,比如到图书馆去,减轻环境对你的阻力。
4.持之以恒
自律不是结果,而是过程。
很多人觉得,达到目标,就是上岸了,可以松懈了。
自律并不是为了达到享乐的状态而生的,是一种修行。
当你减肥成功,管不住嘴,迈不开腿,还是会肥;当你成功戒烟,但又接上朋友的烟,也很容易丢失来之不易的成果。
只有持续输出,才有持续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