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篇文章里的一句话,“人生前半程做加法,后半程做减法”,今年已经三十又过半的我,应该算过了人生前半程了(可自己总觉得自己很年轻),想想觉得是该做减法了。
尤其最近这两年,总想学好多东西,包括现在也是。前几年学了游泳,就报班学那时候可认真了,10节课上了9节,其中有一节是因为马上要来大姨妈了才没去。9节课学会了蛙泳,学时挺上劲儿,但学完以后几乎就没怎么下水游过。就算后来办了健身卡,健身房里就有泳池,也没有去游过。
有段儿时间妹妹每天用“百词斩”背单词,就也动了学英语的心思,不过没坚持做到一个月就又不做了。
现在每周跟王老师上节课,学唱歌,我原来是一点儿也不会唱的,但看人家唱的那么好心里就是痒痒啊,便报了班儿学。可能是因为交了钱的原因吧,坚持的还挺好,学了有三个月了!这个会持续学下去的。
现在又想学个乐器,我觉得这有助于唱歌,还能认认乐谱,对节奏的把握就更好了。只是还没决定好学什么乐器,不过早晚的事儿
写作也是要每天做的,还要想着怎么提高写作水平,但如果想投入一点儿时间,就有大的收获那是不可能的。想写好不只是说闷头写就行,得读些相关方面的书吧;还要多看好文章、分析好文章,知道什么叫好文章才有可能写出好文章。要不然就像那句话说“不要让贫穷限制了你的思维”形容的一样了,不要让见识限制了我们的成长!
还有要养成的习惯也有好多,读书啊、运动啊、写作啊、理财等等。想做到的事儿很多,但是要一下子把所有想做的都养成习惯就不容易了。
那就需要在以后的日子里学会做减法,《精要主义》里也说到过,要学会取舍,关注真正想要做的事情,一次只做一两件事儿,当这件事儿做到前10%好了,再开始做其他的。
当我们做成一件事儿并做的足够好时,再接下来做其他事儿也能做好,一件事情的成功带给我们的是信心和勇气!
笑来老师的《七年就是一辈子》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你可以在很多个领域做的很成功,但首先要集中精力在一个领域做成功再开始下一个。
我往往是在每一个当下的时候想做的很多,却感觉一天下来没做什么事儿。
其实是,我们常常高估了一天能做的事情,却低估了一年能做的事情。
每天,除了时间管理之外,还是要分清主次,知道当天最重要的三件事儿是什么,先做最应该做的,这样会既有效率又有成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