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逝去的日子,不需要想起,却也永不会忘记。----《芳华》
一向不喜欢写观后感、读后感这类文章,但是看过《芳华》,觉得不写点什么会对不起自己在电影院流的那许多眼泪。
说实话,直到电影开场我才知道自己即将要看的是哪部电影,在这之前一直抱着爆米花跟咖啡,闷头吃吃喝喝。
如果让我自己选,我可能不会看这部电影,因为总觉得那是个叫人伤心的年代,那一代人的青春里夹杂了太多迫不得已。而且我是个极容易入戏的人,有时甚至会比电影中的角色生出更多情绪,但是这种情绪却又丝毫不能撼动已注定的人物命运。
电影一开场就是一场雨,如果回到课堂,大概每个人都能张口就来:
开场的雨,揭示了残酷的社会环境,暗示了主人公悲惨的命运,为以后故事的发展基调埋下伏笔……诸如此类。
何小萍为了早点拍军装照,偷偷拿走战友衣服的时候,我禁不住在心里埋怨:这个傻姑娘,为什么不先试着跟战友借呢?看到她被战友抓包,我是有一些狠她不争气的。
可是看着后边的剧情发展,我竟然完全理解了她这种“偷窃”行为,当然未经允许拿别人东西肯定是不对的。
自小失去父亲的庇护,在不接受、不认可跟欺负中长大的何小萍,一路活得谨小慎微,如果不是经受了太多拒绝,她是不会出此下策的。她宁可冒着“偷窃”的罪名也没有开口向战友寻求帮助,或许在她心里被拒绝才更可怕。
第一次流泪,是看到她晚上哭着给爸爸写信的时候,那一刻我懂得了她所有的倔强、隐忍、沉默,甚至连同她性格里的灰暗部分也能认同了。
社会大环境还有自己身处的家庭,让何小萍不得不养成了怯懦、自卑的性格。可是,无论她多么不受善待,却依然选择了用力生活。
生而为人,谁又比谁更容易呢,刨开胸膛,大家都是一样的血肉模糊。
何小萍一直是文工团里的异类,逃开了家庭的束缚,战友成了她新的枷锁。所以她格外珍视刘峰待她的好,直到刘峰被下放连队,她也没有勇气表达自己对他的爱意。说她懦弱,可是她却为了刘峰抛弃了文工团这个曾经被自己视作救命稻草的地方。
萧穗子的父亲平反之后,我曾特孩子气地盼着何小萍的父亲也平反归来,最好是个大人物,打烂所有欺负过小萍的人的脸。
可是,现实有些不尽如人意,何小萍在父亲去世后经历的磨难丝毫没有减少。战争结束后何小萍精神失常,但是爱着的人终于主动牵着她的手,静静地只看她一人,那一刻,她是否感受到了幸福?
“我才不无私呢,我私心可大了。”直到刘峰跟林丁丁表白时说了这句话,我才感觉到他终于是个有血有肉的人了。他之前活得太楷模了,对任何人任何事都很热情,如果现实中真有这样一个人,你敢爱吗?
反正我不敢。我并不赞成一味利己主义,但是人身上总该带些烟火气,而不是活在广播里,报纸上,好人卡里。有时候过度善良不单单是傻,对他人来说也是无形的压力。
身边的家人、朋友,我是很希望他们能够带一点自私,为自己而活的。你对我好,我很感激,但是请你务必是在自己过得也很好的前提下给予你的善意。
对于林丁丁检举刘峰“耍流氓”这件事,是我没有想到的剧情,但是事后又觉得完全合理,就连他们逼迫刘峰认下莫须有的罪名,这也不是只存在于荧幕上的故事。这一段,我觉得是写实。
不论男女都很难避免所遇非人,身在江湖也有不得不低头的时候,不光那个年代,如今也是一样。
人性是最经不起推敲的东西,对于刘峰来说林丁丁的做法有些狠绝,但是对于林丁丁来说,那不过是她因为现实急于自保的方法。
电影的最后,林丁丁在国外生活富足安逸,而刘峰对她也早已释怀。我个人觉得,电影没有将书中林丁丁的结局挪过来,大概是因为剧情发展到这里,已经不需要用大快人心重新掀起高潮了。
平静与心安是对芳华最好的交代。
萧穗子喜欢陈灿,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可是她却在文工团解散前夜得知郝淑雯已经跟陈灿在一起了。
虽然早就预感萧穗子跟陈灿不会有结果,但是看着她亲手撕碎写给陈灿的情书,不得不承认那一刻我的中年少女心一起跟着破碎了。
郝淑雯跟陈灿之间到底有没有爱情,我们不得而知。但是郝淑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她看重门当户对,渴望地位,在她心里这些无疑是排在爱情之前的。所以,整部电影,我觉得他们夫妻俩是最被命运善待的,就算分隔两地,就算没了陪伴,他们应该也不会觉得有太多缺撼,毕竟一开始相濡以沫就不是他们的初衷。
萧穗子是最像我们普通人的,与人无伤,也不伤人,有血有肉也有爱。失去芳华年代的爱情,却用心经营着梦想。
之前总觉得世界和平是口号,但是看过电影里的战争场景,每每想起还是会心惊肉跳。世界要和平,你的心要平和。
何小萍跟刘峰,最后都没有走进婚姻,却拥有着比一纸婚书很坚实的情谊。或许在某个阳光柔和的午后,他们会拿起当年的老照片回忆过往:
那年芳华雨起,谢谢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