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广阔的北境高原上,生活着众多游牧民族,不生产粮食,不生产布皮绸缎,衣毛挂皮, 但他们日夜垂涎中原政权的富足殷实,粮食布匹。
秦汉之前,他们被中原政权统称为戎狄,秦汉时闹得最凶的匈奴,是其中一个分支,秦汉之前的书中,称匈奴为猃狁。秦汉之际,匈奴武力横扫长城以北,北方称霸,史书描述“漠北引弓之民,皆为匈奴所制驭”,匈奴武力基本上控制了漠北所有游牧民族,包括处于辽东地区的东胡部族(祖先上古称山戎)。因为匈奴的攻击,东胡分裂为两部,一部逃入乌桓山躲避,后称为乌桓部族(也称乌丸);一部逃入鲜卑山躲避,在兴安岭山脉中,后称鲜卑部族。
从汉高祖刘邦开始,汉朝就想尽了办法对付匈奴,却时常占下风。到汉武帝, 政策是“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卫青霍去病大军深入沙漠腹地追击匈奴,匈奴大败,之后逐渐衰落,被匈奴长期压制的鲜卑兴起。有一句话适合个体,更适合族群,即“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北境高原属于匈奴的时代远去了,属于鲜卑的时代要到来了。
乌桓是怎样消失的?
作为鲜卑的“兄弟分支”,匈奴衰落后,与鲜卑之间也经常互相攻伐,无非就是相互抢人抢牛抢羊抢地盘。与汉政权之间,历经了汉朝几代皇帝,汉朝强大时,乌桓就臣服,汉朝赢弱时,乌桓就反叛,反复无常。看历史上的战争,经常是一役定全局,建安十二年(汉献帝207年),中原的文官武将们被骚扰烦了,大军事家曹操同志亲征乌桓,在柳城大败乌桓,史书说杀死俘虏对方二十余万,乌桓被打趴,后来又被其他力量驱赶碾压,慢慢从历史政治舞台上消失。
鲜卑是怎样兴起的?
鲜卑也不老实,闲着没事心情不好或者顺道就侵扰汉境,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五年(公元49年),汉朝中兴,鲜卑领头人也算会看形势,与汉朝正式互通使者,“和平建交”。东汉和帝时(公元88-105年),北匈奴(原匈奴残留部族之一)被窦宪大败,鲜卑趁机收服北匈奴余众,占据其地盘,势力变得强大起来。 之后历经东汉几代皇帝,鲜卑在北方悄悄壮大,与南匈奴等时不时短兵相接,跟中原东汉政权的关系则反反复复, 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没处跑了就求饶投降。当时生产力低下,汉政权的控制力有限,加上汉政权内部斗争,实力时强时衰,对这些游牧民族也无良策。
公元146-167年,东汉桓帝在位,期间,鲜卑出了个能人,叫檀石槐。之前在有的文中说过,古时候但凡有头有脸的人物,其出生必定非凡夫俗胎,比如老母亲吞了神鸟下的蛋,比如老母亲睡在河边梦见大蛇临幸等等。这个檀石槐……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