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蜜小李来找我,一见面就跟我吐槽说:“太气人了,我们公司的人”我赶紧递过去一杯水,问她怎么了?原来是她参加了两次拆书活动,感觉这种形式很好,想把拆书法引入公司的读书会。于是在公司读书会上提出了将拆书法引入公司读书会。可是公司培训部同事却觉得拆书法不适合他们公司。小李说她都说了,公司不需要投入什么,只需要帮忙宣导一下,召集几个人来参加活动就行。可对方冷冷地说最近太忙了,等闲下来再说吧。难怪小李这么生气,原来是一片为公司考虑的热情就这样无情地被浇灭了。不过,不着急,我最近在读一本书《极简工作法则》里就有讲到如何让别人接受你的方案的法则,那就是“了解他人”。我们一起来到底如何通过了解他人,进而让他人接纳自己的方案呢?
《极简工作法则》作者是英国理查德.泰普特,属于其著“泰普勒人生法则系列”之一。全书包含107条工作中需要注意的内容。据不完全统计,全球有超过240万人在按照他建议的法则行事,在英国影响力堪比《哈利波特》。不同于常见教条主义或者鸡汤类的职场指导书籍,本书每一条法则仅有两三页,让你针对性查找自己当下最需要的行事准则,是一本简单实用的工作法则词典。你是否想升职加薪却发现总是不得其法,你是否有过辛辛苦苦制定的方案却被领导客户无情地打回,你是否觉得职场险恶,人心不古?你在职场中的这些困惑都可以在本书中找到答案。
如果你想要让谁对你印象深刻,或想和谁竞争,让谁高兴,同谁签订协议,都必须尽可能的了解她,我指的并不仅仅是事实和数字(当然也包括这些),他们的好恶,他们喜欢什么讨厌什么,害怕什么?他们的弱点和长项又是什么?
只有这样,你才能呈现给客户,一份他们真正需要的协议,才能在关键时刻帮到你的同事,是嘴里说着漂亮的话,其实根本无于事无助,只有这样才能够拿出一份能够吸引老板眼球的报告,才能说服你的经理,采纳你的方案。
文中提到了要先了解对方的好恶、兴趣、热情、害怕、长项和弱点,然后为其“私人订制”一套方案,这样才能吸引对方的眼球。而小李在推广拆书帮的时候,只是从自己的角度讲述了拆书法对自己读书效率的改变,希望能把拆书法引进自己公司的读书会。而没有考虑公司培训部的需求,对方的好恶。再加上小李加入拆书帮时间尚短,可能也无法将拆书法的益处说的那么明白。可是热心爱分享的小李还是想把拆书法引入公司,让更多人受益。这时,我赶紧抓紧时间说:“你要让别人受益,影响别人,首先得自己成长,提升自身能力后才能真正做学习促进者。”小李说:“嗯嗯,接下来我抓紧时间升级打怪,争取年底前成为三级拆书家。”看着小李认真的劲头,觉得如果每个人都像她一样愿意自己提升、促进别人就好了。言归正传,我们来看看小李应该怎么做呢?
要想了解别人,你就必须和他们沟通,倾听他们的诉说,从中发掘有用信息,先不要妄加评论,学会通过提问的方式,找出他们真正的忠诚,忧虑热情恐惧,满足和兴趣所在,一旦你知道他们需要什么,你就可以为他们量身定制。
书中提出了三个步骤:
1.必须和对方沟通。沟通的过程中要注意用心倾听,适当提问,发掘其中包含的有用信息(入比如对方喜欢、好恶、需求等等)。但是在沟通过程中需要注意不评判不打断。
2.分析其表达出的真实需求。
3.针对对方真实的需求,设计你的说服对方的方案。现在我们来看一个案例:
我曾经有一位同事,他所在的部门总是配备最新最炫最顶尖的设备,这就意味着他们总能发挥出最好的工作效率,他们也因此受到公司表彰,有一次我问他,既然他的上司如此注重规避风险,他是怎么说服他购买这些尚未在其他部门,进行过测试的设备的,他悄悄告诉我,我的上司很怕落伍,所以每次他想,要更新设备的时候,就会反复渲染,让上司觉得,如果这次不投入,就会渐渐被其他部门甩开,她成功转变了他的思维模式,让他从内心认同这些先进的软件和设备所带来的服务,换句话说,他用自己的知识,不仅让自己活,也让他的上司和整个公司获益。
现在,我和小李根据她平时和培训部同事的接触,找一找对方的需求,试试看如何能说服对方。十分钟过去了,小李列出一下几条:1.对方不是直接决策人,她之前举办活动都是得到领导授权,2.公司目前想要要解决的是针对一线员工的知识拓展、落地,3.活动新颖性、效果、受好评度,4.对方今年处于升职考核期,她想做一件成功、酷炫的活动,规避风险,5.容易受公司权威影响。通过这几条分析下来,我们发现如果想说服她将拆书法引入公司读书会,小李应该着重渲染拆书是一种提升能力、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论,是通过学习经典书籍改变行为的方法,不仅可以节省大量培训费(仅需要投入书籍采购费用即可)、还会营造企业热爱学习的氛围,增加同事之间的了解,更容易推进后期工作。特别是一线员工,本来工作就忙、累,让他们读书可能性太小,拆书法是促进他们学习最好的方式了。如果持续举办活动,这也可以成为公司的特色。而且对方不需要投入太多时间、精力。同时,可以找公司热爱读书的那几个经理沟通,让他们出面支持开展拆书读书会。
有人说,如果我既不做销售也不需要想领导提方案,这方法我就用不着了。其实这条法则不仅适用于工作中,在生活中你想让男友给你买个新款包包,说服朋友陪你来参加拆书活动,如果你都根据对方好恶来构思措辞,那你的要求应该80%都能满足了。有人说,这是不是自私的行为呢?这里我们强调的是要真实满足对方某一方面的需求,而不是巧言令色,敲诈勒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