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梦雅 图 / 网络、黄油相机
始于一本书,不止一本书
工作无比疲惫,没有心劲儿
看书、工作,总忍不住想看手机
想要安静工作,却不断被各种事务打扰
……
如果你有以上类似状态,在今日推文里你将找到属于自己的工作价值点,激发自己的工作内动力,挖掘到自己的深度工作清单,实现自己的工作价值。
——梦雅
正 文 来 啦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安家》,相信大家都有注意到房似锦总是在包上挎着一把伞,并且包里随时为客户准备了水及其他看房物品。
前段时间热播的《精英律师》,罗宾的高级行政秘书栗娜不仅可以预知并且完成罗宾下派的工作,她还有一项很强的职业技能——察觉每个人的状态、情绪和需求以及绝妙的沟通能力。
哈佛大学的霍华德 • 加德纳、斯坦福大学的威廉 • 戴蒙及克莱蒙特大学的米哈里 • 契克森米哈赖定义的 “好工作”:天赋、兴趣和道德有力的结合。
好工作,就在我们心中。
工作无差异,关键在于我们如何解读、思考和执行。
当我们把一份工作只当做一份差事时,大部分情况下的工作状态会是——被动的完成工作内容,甚至还会带着情绪;而当我们把一份工作当作是实现自我价值的云梯时,我们便会——更加积极主动的寻求可以做的更好的可能。
01 寻找属于自己的工作价值
对于工作,我认为可以分为两种:生存性工作和价值性工作。其本质区别在于——我们的认知和选择。这份选择决定了我们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状态。
最初房似锦为了填补家里的无底洞,只要赚钱就接单,并没有设定工作规则和界线,而后在徐姑姑的影响下,房似锦选择客户也有了自己的原则和标准,她感受到了房子对于每个人都意味着幸福的归宿。从此以后,她会完全站在客户的角度,体会客户的感受和需求,帮助客户解决问题,实现客户的心愿。
任何工作,我们都可能寻找到更有价值的点,在与自我的横向比较中,我们都有一个机会——将一件事做的更好。
所谓价值,就是那份向内求的意念,就是那个期待做的更好的思维方式,就是那个主动寻求更好的机会,就是那个不断自我提升的过程。
自己,才是最好的价值载体!
LIST 1 工作价值清单
接下来我想邀请在看这篇推文的你们一起来完成今天的WORK ONE :
WORK ONE
将自己明天或者接下来一周的工作事项列一个清单,并进行多次头脑风暴,找寻属于自己的工作价值点。
只有当我们深度接纳了自己的工作,找到了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把“让我做”变成“我要做”,我们才会更容易进入到深度工作的状态。
起初我想要做这个公众号的时候,其实只是很单纯的初心——想要将自己对书中内容的思考分享给大家;开始做的时候,我发现每推一篇文章的背后都需要太多太多工作:
文字内容(逻辑架构、素材安排等等)
内容设计(开篇收获、音频、视频、互动话题、推文中的划重点图片设计、作业打卡、主题日更、每周日的轻松思考等等)
内容排版(色彩、版式)
素材收集(引经据典、案例素材、视频素材等等)
图片搜集(颜色基调、内容搭配等等)
尽管需要做的事情很多,但我依然觉得很开心。这其中的每一个环节,我都在用心的思考,在做的过程中不断修改,不断精进,也会激发出自己更多的灵感、创意和智慧,我只希望做到更好的更好。相信很多做公众号的朋友也都有着同样的经历。
02 深度工作与浮浅工作
在不断找寻方法、与他人请教交流的过程中,我也学到了很多,提升了很多。虽然很累,但很踏实很充实。因为完全投入,因为我——深深的感受到了幸福感。这或许就是“flow”的感觉吧!
这就是为什么当我们进入深度工作时,我们会有一种酣畅淋漓,轻松畅快的感觉,也更容易进入心流状态,更容易获得幸福感。相反,追剧、打游戏的过程或许很开心,可当停下来那一刻,却无比难过、失落、空虚和挫败。
深度工作带给我们更多的成就感和价值感,深度工作有机会激发我们的能力极限。
记得大四时,我们系的一位老师说了一句让我至今难忘的话:人,就是欠逼!
不逼自己一把,我们永远不知道自己的能力极限所在,我们永远不知道自己会达到什么高度、宽度和深度。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弄清楚什么是深度工作,什么又是浮浅工作。
TABLE 1 深度工作&浮浅工作
比如:打印、安排事项......是浮浅工作;著书、看书、磨课、瑜伽、冥想......是深度工作。当然,浮浅工作清单和深度工作清单,因人而异,我们只需要找到属于自己的深度工作清单即可。
从表格中我们很清晰的了解到深度工作所需的前提条件:
深度工作前提 01 无干扰
首先,为自己划分无干扰时间和空间。主动掌控时间而非被动被时间掌控。比如,我现在的深度工作事项:写公众号推文,我为自己选择的无干扰时间是晚上孩子睡觉以后22:30开始,空间选择在餐桌旁。有小baby的妈妈一定能体会到那种“没有自然醒,只有宝宝醒”的心情,宝宝睡了才是一天开始的感觉。
其次,处理被打扰。当我们被打扰时,我们就会分心,导致分心的因素可以分为内在因素和外在环境。
内在因素:我们内心的声音。作者在《深度工作》中提到了一个概念“注意力残留”,当我们总是处在前一个事项或者其他事项中时,当我们内心有其他杂念或者在思考其他问题时,亦或者我们的情绪尚未平复时,我们都是无法快速进入深度工作的。
因此,我们需要先处理自己的情绪,摒弃其他杂念,让自己专心于即将做的事情。我们可以采用冥想或者深呼吸等方法。后续我还会更新关于情绪管理的具体内容以及如何布置深度工作的前期工作,大家留意关注哦。
学会掌控自己的状态切换,开、关按钮切换自如。我家宝宝现在1岁11个月,虽然我没有那么多时间作为深度工作时间,可是我可以很快进入深度工作状态,自如切换不同工作场景。这就是时间管理的一个小技巧——利用碎片化时间来思考,搭建框架,用大块时间快速进入写作状态。
外在因素:他人的打断或者是电子产品的打断等。那这个就很好处理了,比如:我们可以提前跟身边的人打招呼,告诉对方某一个时间段我们需要安静工作,并告诉对方可以约其他事情的时间段;如果是电子产品,那我们就可以在开始工作之前,清理桌面,将不相关的物品全部清理掉,去掉可能影响自己的因素。
深度工作前提02 专注
我的理解:专注,简单讲就是:我的眼里只有“你”。
最近我也在读丹尼尔 • 戈尔曼的《专注》,这让我仿佛走进了一个新的世界,一个令人兴奋的世界。作者对于专注力的解读,十分透彻详尽。作者提到德国哲学家马丁 • 海德格尔警示人们,计算机思维将会损害人们的“静默思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赫伯特 • 西蒙讲到“信息消费的是人们的专注力”。
作者讲到“要提高员工的参与度和专注度,就要增强他们的动机和目标感,激发内在的热情,同时适当减压。” “当一种能力变得稀缺,掌握它的人就更容易脱颖而出”。(关于《专注》这本书,我会在《深度工作》之后跟大家详细分享。)
所以,专注之前我们需要先刻意练习自己的有意注意,先让自己对要做的事情集中注意,我们才有可能做到专注。
我们需要先训练自己的自上而下意识,提升自己的自我意识、主动性注意和有意选择,从而来控制掌握自己的自下而上意识,抑制行为冲动、反射性注意,培养自己的行为习惯。比如:运动员,平时的训练便是自上而下意识,赛场采用自下而上意识,如果在运动场,运动员过多考虑技术问题,那么就会大概率出现失误,功败垂成。也就是平时的训练帮助身体形成习惯性动作,赛场上只依靠身体记忆的惯性动作即可。
《专注》中讲到专注时间区间是[1,4](单位:小时),所以我们也可以采用番茄钟来练习自己的专注时间,开始我们可以取25分钟,这也是成年人保持注意力的最小单位,我们可以25-5-25-5……,如此练习,在自己可以完全掌控25分钟专注之后,再逐步增加时间长度。
深度工作前提03 价值
关于价值,不同的工作价值点不一样,为了更好的激发我们的内驱力,我们也可以为自己的工作找到一个可视化界定方案。比如:每天看了多少页书,输出了多少文字,做了几个咨询个案,录了多少课程等等。
我们可以将自己的工作数字量化,当我们看到了自己的数字变化,也就看到了自己的坚持,便会更有信心。
如果无法用数字来衡量的,我们可以做对比图来看到自己的成长变化。比如一页PPT的制作;瘦身前后的对比图等等。
还可以是日历的坚持对号链,我们只要做到不断掉就好。
深度工作这项技能,可以通过刻意练习不断加强。接纳、关注正向思维,输出倒逼输入,追求工作产出,而非工作量。但我认为,工作产出需要工作量的积累。所以静下心来,向内求,沉淀就好。
最后,我想邀请看大家一起完成今天的WORK TWO,大家可以参照下面表格 :
WOKE TWO
愿你我,
静待尘世,
不染浮沉。
欢迎大家在留言区留言,爱你们!么么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