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想寻找实现目标的捷径,想要家庭幸福却不愿承担责任,想要工作更有效率却不愿养成好习惯,根源在于不敢面对真正的自己,不愿通过循序渐进地改变和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著名作家、哲学家富兰克林关于习惯曾这样说:人类一生的工作,精巧还是粗劣,都由他每个习惯所养成。由此可见习惯的重要性。《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是美国管理思想家史蒂芬·柯维结合自身工作和生活实际,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精心编著而成。
世界领导力大师沃伦·本尼斯曾给予这本书高度评价:柯维的经典著作,即使没有改变世界,也影响了数亿的读者,让世界变得更加和平、繁荣、准备充分且目标明确。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书中讲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分别是: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综效、自我更新。
01
如果要给七个习惯排个顺序,个人觉得以终为始应该排在第一位。因为只有先确立个人要实现的目标和承担的使命,才能找到奋斗的方向。
确立好目标后,为了实现目标,我们必须养成积极主动的好习惯,尤其是当我们面对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时,逃避不是办法,积极主动应对才能变困难为转机,同时我们还必须做到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任,比如读书,如果只是为了每天发个圈刷一下存在感,不求甚解,即使坚持得再好可能也很难有大的收获。
要想提高工作效率,必须做好时间管理,这时坚持要事第一的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手机的出现,导致很多人有事没事逛逛朋友圈,点个赞,聊聊天,时间白白浪费却丝毫没有感觉,如果哪天不小心把手机落在家里,就会感觉茫然若失,几近患了手机综合症。如此,很难把精力放在重要的事情上,实现高效率工作更无从谈起。
书中指出,按照时间管理四象限原理,可以把事情依次划分为重要紧急、重要不紧急、不重要紧急和不重要不紧急四个象限。那么我们更应该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第二象限即重要不紧急的事情上,这类事情重点包括规划愿景、使命和价值观,建立人际关系等内容,如果把这类事情做好,往往有助于第一象限即重要紧急事情的解决,要比从一开始就埋头攻克危机和问题等重要紧急的事情而始终没有进展高效得多。
02
一个人很难离开群体而独活,尤其是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世界都在慢慢向一个互联互通的整体融合,这时无论是个人和企业,拥有双赢思维都显得十分必要。
阿里巴巴集团的创始人马云当初创立支付宝的初衷是利用互联网帮助小微企业发展,为它们搭建一个方便的网上资金支付平台,在为小微企业提供便利的同时却也给阿里巴巴带来了更大的商机,可谓践行双赢思维的典范。
如果说养成双赢思维的好习惯可以让个人或企业发展得更好,那么坚持知彼解己这个习惯则会推动我们走得更远。
《孙子兵法》中有这样一句经典: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论是工作和生活中,了解别人都是让所做的事情进展得更顺利的前提。
比如,很多父母因为工作繁忙经常不能回家,把孩子留在家里交给老人照顾,好不容易回到家里最常做的一件事就是给孩子买一大堆零食或者礼物,尽管开支不少但是却发现孩子并不开心,与自己的心里隔阂越来越远。
究其原因就是没有了解孩子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其实,很多时候父母的陪伴和倾听才是对孩子最好的理解和爱护。
03
当我们和家里人在做决定时产生分歧,你会固执己见还是会顺从家人的想法?事实证明统合综效这个习惯在此时可以派上用场。
当分歧产生时,完全可以一家人坐下来各抒己见,然后讨论一下究竟怎么做才能让大家的愿望都能得以实现,这时并不是想委曲求全做到谁顺从谁,而是求同存异,找寻到一种超越众人想法之外的更好办法。
书中讲到的最最重要的习惯是自我更新,这是我们能够持续发展和进步的前提。
机器用久了必须维护和更换破损的零件才能继续正常运转,人也不例外,如果不考虑自己的身体承受能力,一味透支,可能就会出现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在《蜀相》中用一句唐诗描写的凄凉情形:出师未捷身先死。
当然,自我更新不但包括身体层面,还包括精神、智力和社会/情感等方面的发展。
如果我们能坚持每周阅读一本书,并通过写书评等形式进行输出,不但能从阅读中滋养自己的精神,而且还能让自己的智力得到及时更新和提升。
综上所述,要想成为一名高效能人士,以上七个习惯缺一不可,而且《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书中提到的七个习惯互相联系、互相推进,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只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认真践行,相信每个人都可以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