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讲堂:每个笔耕不辍的文字民工都要有个邋遢凌乱却私密合适的写作环境
文/方木鱼
每个人都有一个理想中的阅读与写作环境。《幽梦影》上说:读经宜冬,其神专也;读史宜夏,其时久也;读诸子宜秋,其致别也;读诸集宜春,其机畅也。
也许你“十年寒窗无人问”,也许你正“红袖添香夜读书”,也许你“晓窗分与读书灯”,也许你“松声清与书声和”,或许是“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的闲适,或许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心有灵犀,再不就是“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但大多数情况下,理想总是好的,心思总是杂乱的。环境是外部的,只有阅读和写作是自己的。
斯蒂芬·金在《写作这回事》里的建议是,首先要有个目标,二是关上门,最后,一个字一个字地写。有时候,金也会采用音乐隔离的方式写作:我听着很吵的音乐写作——就像AC/DC、枪与玫瑰还有Metallica乐队这种摇滚乐一直是我很偏爱的——但是对我来说听音乐只是另外一种关门的方式。音乐环绕着我,将凡俗事物隔离在外。写作的时候,你会想让世界整个消失掉,难道不是吗?当然是这样。你写作的时候是在创造自己的世界。
萨拉·米诺其在她的鸡仔文学《人人都能成为简·奥斯丁——一个女孩的写作指导》中给出的建议是,一、吃点甜点,泡杯咖啡,深呼吸。二、写下第一句话,以第一句末尾为开头写第二句……周而复始。三、写规定页数后,吃块巧克力
克里夫在《小说写作教程》中的建议是第一,每天坚持五分钟的空白时间,在白纸上写。第二,将这五分钟扩展到十分钟,不超过十五分钟。第三,扩展到每周五天,坚持三个月。
以这三人为例,你有想写的念头,你觉得把它写下来才是最大的事,专注是第一位的,“集中注意力”、“安心”或者“沉浸”。把外部的辅助手段尽量做成一个仪式,自动进入到写的环境中。譬如说:写之前净手、沏茶、写时用白纸拟纲、word打稿、写完后跑步,吃甜点,或者任何你喜欢的怪癖。
多数人都有过一群人坐在自习室里,埋头沙沙写字或者一个人冥思苦想的经历。而每个人理想中的环境又风格迥异。或者一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房子,阳光要好,书架上有足够的书,一只称心的笔,一颗安静的心。或者深夜,烈酒,轻音乐,孤独,有台可以上网的电脑。再或者干脆坐在咖啡厅,看着周边人声嘈杂,反而能定心。因为只要有呼之欲出的冲动在,哪里都是好地方。只要你安心,并且一肚子墨水,正等待喷薄而发,环境反而最是附庸风雅了。
环境不可控时,比如逛街,泡咖啡馆,不要敏感到过于放大身边的嘈杂。忽有灵感,大可低头沉溺于自己思考,耳朵自动滤掉周围冗余信息。而当环境可控时,正好调整大脑的方式,比如冥想以放空大脑,洗澡以清醒大脑,或者喝酒微醉以朦胧大脑,在写作前形成一个有形式感的习惯,或许更容易进入写作的状态。
对于真正热爱写作的人来说,集中精力并非难事,把自己和所要做的事情合体。当外部环境和你容为一体的时候,当你全身心地和书在一起时,再闹的环境也无关,除了你的眼睛和心灵,你要关闭掉身体的很多器官,以及欲望。
内心强大到足以自制的人,比如曾国藩,他的日课十二则里的静坐,就是修为心性不被外物所扰的方法之一。而如你我之辈,有时候外界的约束其实实在是很有必要的。网上曾经流行过一种写作软件,达不到规定的时间或字数,程序无法退出,目的只有一个,人为地为自己创造一个幽静的免打扰的空间,更快地进入到宁静的内心世界中去,写出更多的字,写出更好的作品。
清除你书桌上的杂物并不重要,这个过程不过是告诉自己要排除内心的干扰。宁静只在人心,相信自己,谁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