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原文摘抄——在书中有一个更大的世界
我对我的学生会格外强调,学习,相当重要的一点是去喜欢你不喜欢的,适应你不适应的—也就是打开自己,试着体会和接纳那些不同的声音。
当然每个人都喜欢在阅读中通过共鸣、共振来自我求证,但是对我而言,往往收获更为巨大的,是从那些看上去很别扭的,感觉“不顺茬”的,甚至完全不同的意见当中,慢慢读出它的趣味来,为自己开启一个全新的空间。
比如我喜欢鲁迅和他的文字,他很简单的两句话就能够让我热泪盈眶—他说人与人是不同的,“有的专爱瞻仰皇陵,有的却喜欢凭吊荒冢。”但这并不妨碍我在林语堂的文集当中读出了另一种美,也不妨碍当我不用“汉奸”这个词去给周作人冠名的时候,在他的《苦茶随笔》中读到了中国传统教育不提供的另一套写作体系。
这就是中国有相当多的文人对周作人格外感兴趣的原因,如果不从政治的角度、而是从文学的角度去解读他,他的成就与鲁迅不相上下,只不过各走了一条不同的道路。
包容,是阅读的另一种趣味。没有包容就没有拓展。
I:原文重述
作者说学习,是打开自己,学会接纳,学那些自己不喜欢不适应的知识,那些看上去别扭的意见,往往会给自己开启一个全新的空间。其中举了个例子,当给周作人冠以“汉奸”的时候,并不妨碍他的《苦茶随笔》中提供的另一套写作体系,如果只从文学角度角度,其实他的成就与鲁迅不相上下。所以,包容,是阅读的另一种趣味,没有包容就没有拓展。
A1:联系旧知
包容,是阅读的另一种趣味。平时自己阅读的时候也是只阅读自己认同的文字思想,但当听到别人的一些想法的时候,就觉得像是打开了自己的视野,醍醐灌顶。就像读白说时,以为作者会说一些新闻的事,但真正读完后,才发现这本书带给自己的不仅是对某些事的认知改变,还有一些看起来很不舒服的关于人性的看法,仔细想起来,确实收获不小。
A2:落实新知
在现在信息充沛甚至泛滥的时代,同时也表现为它的包容。接下来也要求自己,读书时不局限于自己认同的思想文字,不被一些看起来很枯燥的文字吓到,有些作者自己可能不喜欢他的行为方式,但说不定他的文字角度会带给自己另一个维度的收获,努力拓展自己,才会提升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