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文章《关于写作,你真的搞错了!》里,我们说,每个人都可以无障碍的写作。
因为,会说话,就会写作。
写作最本质、底层逻辑就是:
把想说的话写下来
写作并不复杂,把你想说的,写下来,写清楚、写准确,就是写作。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还要写准确呢?答案是:
像写作那样去说话
乍一听,这好像很矛盾啊!既然会说话,就会写作。怎么现在又反过来了,要像写作那样去说话,我不就是不会写作吗?
别着急,我们想要对一件事做到知根知底,就一定要回到做这件事的“场景”中。任何事情都不是孤立的,只有回到它特定的场景,寻找到的答案才有效。
我们说,“会说话就会写作”,这个没错,但是一个没有经过语言训练的人,是很难用最简洁的方式,把一件事说清楚的。他们往往是,语无伦次、逻辑混乱,漏洞百出。
你可以做一个小测试,当你和朋友聊天的时候,你用手机把整个过程录下来,事后回放给自己听,你会有一种不堪入耳的感觉。为啥?因为太难听了,你说的大部分话,很多都是废话,即使有点干货,也常常是拖泥带水,啰里吧嗦,车轱辘话来回跑。
虽然在沟通中,事情也可能最终还是表达清楚了,但那是在一种放松的聊天环境中,如果把它转换成严肃的文字,相信没人读得下去,也没人愿意读下去。
我们看看那些主持人、演员、讲演者,他们在和人说话时,往往字字清晰,言简意赅,把他们说的话如果直接变成文字,那么就是一篇好文章。
也许你会说这些人离我们很远。那我就说说咱们身边的一些人,比如我们的老师、领导,他们说话也很流利,很少打磕巴。
他们为什么都这么能说话?因为他们平时说话的机会多,说的多,练的多,渐渐的说话就顺溜了。如果用一句话总结下来,那就是:
他们的说话,很少口语化的,甚至是去口语化的。
我们说过写作的标准是:
把一个东西讲清楚
如果你的讲述中,口语化的东西太多,就会很啰嗦,很难快速、准确、精炼的把信息讲清楚。
写作的流程是:
1、把想法变成语言 2、把语言变成文字。
第一步:把想法变成语言:
这里关键是做加法。
把你的想法,写在一张草稿纸上,这个时候,你大可无所顾忌,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不考虑任何的逻辑关系,也不用考虑措辞是否准确,把你能想到的,统统写下来,要做到,贪多、求全、责备。
第二步:把语言变成文字,这个时候的做法,和第一步正好相反。关键是做减法。你需要注意三点:
1、文字的逻辑关系是否准确
2、文字对事物是否有足够的概括性
3、在足够的基础上,是否做到简洁
然后把那些可有可无的东西全部删除。
要想做到这些,无他,唯手熟尔。只有多练,刻意的练,时间久了,你就具备了“把一个东西讲清楚”的能力。
“把一个东西讲清楚”就是写作最底层、最本质的能力。
很多人觉得写作难,其实是他们搞错了,写作的本质并不难,因为会说话就会写作。他们之所以觉得难,是对那些“写作技巧”感到难,比如我们常说的“文笔”、“深度”,可它们并不是写作本质的问题,它们只是写作的外延,或者说是一个技术问题。
如果你错把“技术问题”当成了写作的“本质”,那么你就会认为,写作不是普通人能做的,那是作家的事。你会错误的认为写作需要天分,并且对此深信不疑,一蹶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