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娃寒假的最后一天,我已经在外出差,问了一下在家乖巧的很,练琴和题目上午就都完成了,还画了张画。经常都是别人告诉我,我不在家的时候小娃就乖的很,但是我和她单独在家的时候其实她也挺好,如果说在妈妈面前是绝对安全所以可以使劲作,那为何和我单独在一起的时候,与有他人在场的时候差别就很明显呢?
他人在场对个体的行为会起到促进或者抑制的作用。“查容克对社会促进作用和社会阻抑作用提出共同的原因解释。他认为,他人在场提高人的一般动机水平,而动机水平的提高会加强优势反应。由于简单而熟悉的行为,正确反应占优势,他人在场加强这种反应,从而提高了行为效率。而个人在完成复杂、困难、生疏的任务时,不正确的反应占优势,他人在场提高动机水平的结果是强化不正确的反应,妨碍任务完成,所以有阻抑作用。”“经过试验结果显示:有人在场时,测试者学习简易的词比单独学习要好些,而学习有难度的词表时,独自学习的效果比集体学习要好。这证明有人在场会促进熟练工作的成绩,而干扰非熟练工作的成绩。”“个体可能通过其竞争动机和他人对其评价的认知获得社会促进效果。在结伴活动中,每个人都试图自己干得快一些好一些,实际上这是一种隐含的竞争动机。此外,他人在场也会唤起个体对他人评价的认识,这可能是影响社会促进更为重要的因素。个体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地受到他人评价,并逐渐学会关注他人评价,赢得好的评价。在场的他人也许对活动并无多大兴趣,但活动者却以为他人正在评价自己,于是激活竞争动机,产生促进作用。”
这是建立在完成某项任务的前提下,对他人在场影响个体的动机水平进行的探讨,对儿童而言,更加适用于学习或者完成某项挑战的过程中,有评价者或者观察者的情况,比如当众发言,表演节目,或者考试测验,他人在场,特别是直接评价会对儿童的行为产生明显的促进或者阻抑作用。对于我家妞儿的这种情况,似乎并不能直接解释。有一些文章分析的是见到妈妈就耍赖撒娇,是因为依恋关系让幼儿感到安全,但是单独和妈妈在一起的时候很乖巧,又是何故?
这个现象有几个问题,首先,是否具有普遍性,也许别人家的在谁面前都很乖;其次,我将自己和娃儿视作了一个整体,而将其他人视为他人,这种不自觉的区别对待本身就带有偏离的观察目的,以及有可能会造成娃儿对我以外的人的隔离;再次,这种现象有可能只是我自己的感觉,实际并不存在,小家伙的状态存在一定的随机性,不稳定的情况随机出现,并不一定与谁在场相关。不过总体而言,和娃儿单独相处还是挺愉快的,随着独立性的增加,相信可以更加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