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天,你知道自己得了绝症,你会怎么办呢?
尽管很多人不见得好好对待活着的问题---人们都认为这是一个无需讨论的问题,可是当死亡的脚步迫近时,难免也是会有一种惊慌失措。想着这么小概率的事件为什么会发生在我身上?老天为何如此不公?如果是上有老下有小,估计思想负担就更重了。随之而来的也许就是极端愤怒或者失落。
1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有一段很经典的话,想必大家上学时都背诵过: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应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他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这样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不过这种境界比较高,一般人很难达到,更多人估计会想:我该怎么办呢?
在网上我看到过一个相关帖子,讨论“如果知道自己得了绝症,你会做什么?”,有个回答让我眼前一亮。
如果是我,我就和我的主治医师商量,评估比较一下,看看即将要开展的治疗有多大意义、需要花多少钱、医保能报多少、住院要多长的时间、成活期有多久。如果花钱多、痛苦大、成活期短并且质量不高,我将作如下安排:
---给父母留点钱,和娘家人交代好后事,不要怪丈夫孩子。
---给孩子留足到成年的钱。学会保护自己。有了新妈妈也要善待。
---如果不行了绝不抢救,让自己体面离开,也不要怪医院。
---不办葬礼,不收钱,仅老公孩子送行。
有人说,如果你有一天知道自己得了绝症,你难过之后要想的……是怎样不让自己身边的人更加难过。这个回帖似乎就是要表达这么个观点,走,也要照顾好亲人的情绪和钱包,不要留下一堆麻烦。
2
讨论生死总是个沉重的话题,尤其是对一个孩子来说。
最近读了一本新书《天使的翅膀》,讲的就是一个小女孩茉莉在知道自己得了癌症后如何应对的故事。不同于成人的沉重,作者海伦从一个孩子的视角给我们展现了不一样的生死观。
开始的开始,茉莉生活是平静而幸福的,她和爸爸妈妈在美国生活,尽管爸爸妈妈很忙,可是给她的爱一点都不少。可是九岁那年,她被诊断患了癌症,然后一切都变了。
最初茉莉封闭自己,不愿意和别人交流。幸亏她有一个理智的妈妈,循循善诱,用互助小组转移她的注意力。同时医生也从侧面鼓励她,让她把病痛当做生命的一部分,勇敢去面对。茉莉渐渐的开始走出癌症的阴影,还成立了自己的天使基金会。
在成年以后,人看问题有时会变得刁钻,对过于完美的东西会保有十二万分的怀疑。所以,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童话,也知道王子和公主也许没有过上幸福的生活,而是一地鸡毛地鸡飞狗跳。同样的,如果作者把茉莉的形象塑造的过于完美,只说她如何坚韧不拔和病魔作斗争,我想这就太假了--她才是个九岁的孩子啊。还好,作者笔下的茉莉,也会如孩子般怕疼,对化疗的副作用很抗拒,不愿意面对自己患病的事实。这样,这个孩子的形象才是正常的,而不是一个模型,一个英雄。是的,茉莉只是一个普通的女孩。
难能可贵的是,最终茉莉从自己的疼痛中走出来了,因为自己的疼痛,所以她更能理解别人的疼痛,所以希望更多的人都有机会被治愈。她放下小我,成立天使基金会,募集资金,让更多的癌症患者和残疾人有钱接受治疗。至此,这个小女孩的形象变得高大起来,她已经不仅仅是个小女孩,她真的是上帝遗落在人间的天使。
在我看来,能自己战胜病痛的折磨已经难能可贵,而茉莉超越了自己,成全了别人,更是让人佩服的五体投地。虽然最后她还是离开了,可她的精神还是会照耀周围的人---她给她的父母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尽管伤心,可更多是鼓舞和动力,更为社会留下了一种大爱精神。
3
作者海伦写这个故事的初衷,是听到一个小女孩患了癌症后仍然坚强面对的故事,想把它分享出来。其实在茉莉身上,也有一些作者的影子吧。尽管没有经历癌症洗礼,可是作者一步步走出国门,读研,工作,到成为常春藤大学的科研工作者,而且文学作品多次刊登获奖。这其中的艰辛,如果没有一股强大毅力的支持,恐怕是很难办到的。那个受伤后努力展翅飞翔的小鸟,没有四肢的胡哲,失去光明的海伦凯勒,分明是作者借茉莉的经历在发声啊,也许这也是她对自我的一种鼓励吧。
除了茉莉的坚强,其实书中还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比如茉莉的母亲,作为一个生物学博士,她不仅有科学家的严谨,还有母亲对女儿教育的耐心,时时处处都在和女儿互动,即使打碎鸡蛋这样的小事,也能让女儿受到教育。在女儿的癌症面前,情绪上她尽量呈现乐观的一面,行动上她为女儿寻找外在支持,带女儿扫墓,接受生死教育。母女互动的对话真真是一部不错的教育百科,我想着做成绘本应该也不错呢。
非常特别的是,因为作者的中国背景,尽管故事背景发生在美国,作品中也时不时蹦出一些中国元素,读来想必也有一些亲切感呢。
在作者笔下,生死不仅庄重,而且有了温度。茉莉最终明白,既然无法改变疾病的事实,无法拖延死亡的脚步,那就扩充生命的意义吧,让自己在有限的时间,尽自己所能帮助更多的人。茉莉的天使基金会募集到了500万美元善款,救助了非常多的重症患者,对于我们这些成年人来说,何尝不是一种鞭策呢?我们和这个小女孩做的事情,差的还远着呢。对我们所有人,这都是一堂很好的生死教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