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家的初中女生赶上本市新中考,初二的生物地理也要计入中考成绩,所以今天下午——中考前一天——我们和初三的一起去看考场。
对于看考场这个举动,我认为不是十分重要,考场考号都在那里,怕跑了不成?考前十分钟足以找到,退一步找不到的话,考点的老师也不会让你随处溜达的。我心里对这个行动不甚赞同,但也没有在初中女生面前表露。
下午上班时,同事闲聊说起有的地方进了学校转向分不清东西南北,大家认为防患未然比较重要,所以我决定和初中女生一道去考场看一眼。
班级群里,班主任已经连发三天这条看考场消息,临放学时重要信息发三遍再次强调。所以,我骑车带初中女生去了她的考点。
刚走到主路,应该是本市最宽的迎宾街,双向十车道,已经拥挤不堪:机动车密密麻麻艰难蠕动,本该上行的非机动车道上,参差错落停着机动车,来往的步行者还算能不间断前行,逆向行驶的自行车电动车接连迎面驶来,我们这些上行的,瞅准容身的缝隙就钻进去,初中女生很有些懊悔,"早知道就走过来不骑车了!"幸亏我的轻型电动车,可以在台阶上下间自由转换,我们相对顺利挤到校门前。
考点只让手持准考证的考生进。我们初二的因为最后一天下午才考,学校怕孩子们丢失而统一保管,所以,同班的十几个初中生,只能联系班主任老师。所谓"远水解不了近渴",就是当时的实际情况。正为难之际,老师微信发了一个准考证给我家的初中生,旁边六七个同班女生都需要一个进门的凭证,我当即分享到班级群,初中女生们手持手机顺利进了门。一转头,六七个同班男生还在纠结中,急公好义的我,在班级群要求班主任发一张男生准考证,连发三遍,无果。我突然间想到拍张现场男生的准考证就可以了,于是抓住旁边的小男生,征得同意后拍照,上传,初中男生没带手机的,拿着旁边的家长的手机也顺利进去了。周围同校的家长也如法炮制,虽然有的孩子对拍照有些疑惑,再三确认不会造成个人信息泄露,才犹豫的让这些着急上火的家长们拍照。
有同样担忧的还有我家的初中生,进校门后两分钟内撤回分享的准考证图片,宣称是对个人信息的保护。
好吧,很多初中生有了维护个人信息安全的意识,算是一种进步吧!
二
我于1993年6月中考,如果记得不差那几年应该是28,29,30号考三天,每半天考一门共六门:语文数学英语政治物理化学。
全县的初中毕业生在县城的中学考试,因为离得远,我们是不会提前去看考场的,当年我甚至只知道考点的大概位置,考试当日跟着感觉找到考场。那时候大部分考生没有家长接送,更不用提考场外陪考。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高考中考期间考点附近交通管制,陪考的家长充当志愿者路障维持秩序,更有甚者,粗放管理来往车辆鸣笛行为;居民区的工地更是要停工以照顾考生睡眠;全市的非考生高考中考期间在家休息,以减少交通压力,让考生顺利到达考点。很多城市还有出租车公交车志愿者免费送考生……
总之,本世纪以来高考中考逐步成为民生大事,在我中考的1993年是难以想象的。有时候我就很担心,如果连汽车鸣笛都能干扰到的学子,还指望他们承担多重的担子?更真实的情况是家长们一厢情愿的想法做法而已,孩子们应该坚强得多。
我们的初中时代,大多数学生都比现在的初中生自由得多自主得多,首先,很少有家长盯着你的学习成绩,也不会有老师要求家长给你的作业本签字,学或不学,学多学少全凭个人意愿。其次,上学是我们自己的事,不会有家长接送,离得远的骑自行车,近的步行,刮风下雨寒来暑往,一天四趟两个来回,全凭自己。那时候没有柏油马路,都是土路,天气好时尘埃飞扬,下雨时泥泞不堪,各村情况相似,谁也不比谁强多少。或许这段经历无意中锻炼了我们的坚强的意志。再者,我们中考科目简单,只学好六门即可,不似现在要考七门甚至八门功课,虽然见识上少了一大块,但是考试的压力小很多。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那时的我,还有我们好多同学,都有共同梦想——跳出农门,争取市民户口。所以,即使没有家长管理,我们依然自主学习为实现梦想努力奋斗。
再看现在,以我家的初中生为例,初一考七门,初二考八门,初三考七门,美术音乐体育生物实验计算机都要参加测评。大部分科目的老师都会要求家长督促配合,群里汇报完成作业情况。
前段时间,我还听说同年级有个班级要求学生提前早自习十五分钟到校,家长们分组每日早读时监督检查孩子们背诵情况。据说,这个班的平均成绩在年级遥遥领先。事实证明,文科延长学习时间会让成绩提高,而理科提分宝典则是多刷题,有学校的初中三年的试卷与学生身高等高——自然成绩是很好的。因而区里有的学校为了争全市的前几名,索性将早读提前半个小时,据说他们的成绩在全区也排名靠前,大约不久的将来会冲到全市前列。所有这些都有几个关键词,"被动学习,延长学习时间。"
而我,恰恰与此相反,我懒得管初中女生的作业,我的要求是按时完成作业,别因为作业让老师喊我去学校听训即可。至于签字,全权授权给初中生,自己负责签字。
总之,我的梦想是让初中女生为自己的学习负责。也希望这个不仅仅是梦想。
三
我家的初中生,与我当年已不能相提并论。论家庭,我的父母是没什么文化的农民,我和先生算是比父辈跳高一级,勉强算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论见识,我们的父辈只知挣钱养家,我读中专前甚至没有走出县城,我家的初中生走过大半个中国,去过台湾日本去过普吉岛,旅途中可以用英文交流沟通;论生活条件,我直到现在不甚精通穿衣打扮,因为从小捡姐姐们穿剩下的,再大点家里准备啥穿啥,根本没有个人意愿。初中生如今买衣服买鞋子买文具都有固定品牌……
初中生如今的梦想是上世界顶级大学,至于学科方向,还在探索中。而我当年只想着上个中专跳出农门就好,都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我的梦想也只能支撑我在小医院碌碌终生。因为我的出身局限我的见识浅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在城里人面前有种发自本能的自卑,总认为自己低人一头。这种自卑感伴随我很多年。在我自觉或不自觉时,将这种自卑传递给初中生。
这几日和初中生谈及理想的高中时,"北大培文高中部今年开始招生,明年可以考考,估计录取线低不了",我又想激励一下初中生,"就怕你考不上!"初中生一听就炸锅了,"你应该说,我有信心你一定能考上!
"就是你这种教育,让我很自卑!
……
或许初中生是对的,我应该更多的给她信心,明示暗示肯定她,让她始终正能量满满。可是,我就是小心翼翼的习惯,以我40多年的阅历,对人生的许多问题更倾向于稳妥解决,在尘埃落定前不会轻易肯定什么,就如我认为看考场般,你看或不看,考场就在那,说或不说,你的成绩也一样在那。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长江后浪推前浪。只愿一代比一代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