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形容美景为“世外桃源”,然而,这世界上真的有所谓的世外桃源吗?
大诗人陶渊明曾写过一篇《桃花源记》,文章中说“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也就是说,一个渔人顺溪而下看到了一片桃花林,周围的花草鲜艳美丽,地上的落花五彩缤纷,渔人诧异。
每当看到这里,就让我羡慕不已!
但是文章的最后又说了“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待了数日的渔人要回去了,但是那里的人对他说“你不能告诉别人”
可是,这个打鱼的人并没有信守承诺,他出去就告诉了当地的太守,太守听了,立刻就派人去找,但连渔人做的记号都没有看到。
文章的最后又提到了一个人“南阳刘子翼”,这个人,听说了这事,兴高采烈的要去寻找,结果,还没有去呢,就病了,不久后就去世了。
我第一次学到这篇文章的时候是在我中学时代,那时并不能理解,只认为这只是一篇想象文。
时隔多年,我又一次的通读全文,并且开始查找这篇散文的历史背景。
文章开头写的“晋太元中”这是当时的什么时期呢?
“晋太元中”是东晋皇帝晋孝武帝司马曜的第二个年号。当时东晋王朝,政治局面混乱,司马曜利用士族门阀人才断层空档期,致力于冲破门阀政治格局,恢复司马氏皇权,遂以其弟司马道子代替谢安执政,并成为东晋开国以来最有权力的君主。但是司马曜并不专心朝政,他沉迷酒色,同时还与司马道子争权。
陶渊明的大半生都是在半隐半仕的状态,《桃花源记》就是在陶渊明远离官场回归田园时所做。
我想陶渊明是期盼和平的,他希望人民“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并且没有贵族的倾轧,也不会因为贵族之间的斗争而流离失所。
陶渊明的半仕半隐,无不是在告诉后人,当时官场的黑暗,人民的痛苦。
就算是在现在的今天,“世外桃源”也只是梦想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