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去了一趟北京,来回都没有坐高铁,坐的晚上的火车,慢悠悠的,体验一下人生百态。
在车上,遇到各种人,见到各种事。
我的对面是一个外国友人,静静的带着一个耳机,可能是在听歌或者看影视剧,中间也会跟朋友聊几句微信语音,路程很长,尽量不进进出出,偶尔出去,也会极其安静,并且会跟旁边的人说一句sorry。
跟我隔着一排的,是一家两口带着两个小孩儿。大一点的大概三四岁,小的也就一岁左右,都是不懂事的年龄,一会哭,一会闹,可能是第一次带两个孩子出远门,年轻的父母在不停的向身边的人道歉,貌似一生的对不起都在一辆列车上说完了。
只能两个人分开照看孩子,妈妈抱着小一点的孩子小心翼翼的哄着睡着了,一刻不敢放下,不敢动,怕把孩子吵醒了继续哭闹,影响别人休息。
爸爸带着大一点的戴上耳机,看小猪佩奇的动画片,但是小孩子的定型很差的,看不了多大一会就不想看了,爸爸害怕他继续吵闹,指着一个在睡觉的男子说,你看叔叔在休息了,他可能是要回家找他的妈妈,你有爸爸妈妈陪着,是不是不能吵到叔叔。孩子自己想了想说,叔叔睡觉觉,回家找妈妈,嘘嘘!
自此到我下车之前,大一点的孩子都没有在大声吵闹,小声地跟爸爸嬉闹,或者自己看动画片,最后在爸爸的怀里睡着了。
但是在我回程的时候遇上了一个小霸王。
从上车开始就各种兴奋,看年龄是妈妈一个人带着出门的。妈妈一个人坐在旁边玩手机,不管小孩子的嬉闹和车厢里乱跑。
刚开始旁边的人不好意思说什么,年轻妈妈就任由小孩子自己玩,后来很多人睡觉了,一个年长的阿姨也是看不下去了,很客气的跟年轻妈妈说,你看一下你家宝宝吧,现在好多人都睡觉了,吵到别人也不好。
年轻妈妈见有人打断他玩手机,非常不耐烦的说,睡就睡呗,你干嘛跟小孩子一般见识,真是的,多大的孩子啊,还能吵到人啊。阿姨一看就是素质比较高的,也没跟她辩解什么。好在一到站,母子两个人就下车了,透过窗能看到小朋友还在吵,其他人也是躲开走路。
记起了之前小区里一个接送小朋友放学的奶奶,奶奶一辈子是农民,在我们小区租房子住,来城里帮忙接送孙子,孙子周一到周五都是跟着奶奶住,每次遇上她们娘俩,都会听到奶奶跟孙子说一些在我们看来没什么的大道理,不要随便在大马路扔垃圾,扫马路的都跟奶奶差不多大,你扔了垃圾他们的孙子会心疼的,而且你看见垃圾也捡起来,帮他们一下没啥的。孙子不回答什么,但会点头,说的次数多了,孙子也会理所当然的去按照奶奶教的去做。
孩子都是一张白纸,你怎么画,就出什么图案,你教给他好,他就学好有礼貌,你总说孩子小没什么,那长大了就是熊孩子。熊孩子,背后往往都是一个熊家长,那不是爱,那是害。
孩子的教养,在于家长怎么引导,在于平时一点一滴的教育中。
我是劉筱臻儿,一个在追梦和自律路上不断前行的人。不怕孤独,没有退却,只有一路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