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评论区的网友感叹:背《古文观止》,通读和理解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只能用三个字来形容:惨!惨!惨!深有同感,告诉大家我刚开始学《古文观止》的囧况吧。
我看书的习惯,是首先粗略的把整本书都过一遍,了解整本书的大概。这对于初学《古文观止》的我来说不是件容易的事儿,因为我平时根本不爱读书,语文基础一般般;而且,鄙人很懒,喜欢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根本没有天才们那种积极向上,一天19小时的奋斗激情。
《古文观止》第一卷,我花了将近四个月时间,可谓是漫漫长路啊!关键是里面生僻字太多,这耗费了我不少时间。
读到《季梁谏追楚师》,我想,太慢了,不行,得想个招儿,于是下载了懒人听书,里面有《古文观止》的朗读,于是,生僻字解决了,速度快了不少。
好不容易啃完卷一,接下来本该看《郑子家告赵宣子》,但这几个月的学习过程,对我来说简直就是受罪,我找不到一丁点儿读书的乐趣,完全是为了完成任务,真的不想继续了;加上性格急躁,看到厚厚的一本书看了几个月才看到62页,心里急啊,于是,基于心理上的需求,我把《古文观止》翻到最后一章《五人墓碑记》,开始从后往前看,《古文观止》后面的文章接近近代文,比起《左传》更通俗易懂,我一路过关斩将,将卷十二全部理解完毕。
啃完卷十二,我的懒病又犯了,看到厚厚的两本《古文观止》,我又觉得自己写作的梦想希望渺茫,为了逼着自己前行,我采取各个击破的战术,把目标转向大文豪韩愈。韩愈的《原道》很长,我不懂欣赏,实在没耐心坚持,于是就给自己找了个漂亮的理由:这篇文章是诋毁佛教的,我乃信佛之人,任你写的再好,我都不会认同的,不看也罢!跳过!几个月的披荆斩棘,总算把韩大大的所有文章磨完了,大松一口气,给自己竖了个大拇指,稍许有那么一丁点成就感!
就这样东扯葫芦西扯叶,《古文观止》第一遍,算是圆满结束了。一路走来不容易啊!哎,谁让俺基础差呢.
第二遍,应该是精读,这是我的读书习惯。基于自己的不自信,我问自己:这样精读,真的有用吗?我怀疑是没用的。于是我疯狂地在网上搜索,希望找到一位贵人,教我学习《古文观止》的方法。呵呵,功夫不负有心人,还真让我找到了。一位是孙路弘教授,一位是刘鹤岩教授。两位专家的建议,我归纳总结了一下,供大家参考。
1.《古文观止》从后往前读,后面的年代接近近代,更通俗易懂,学起来更容易。纯属巧合,卷十二我就是从后往前学,真的更容易。
2.大声诵读,暂时不要管字词句的意思,就是大声读,读到朗朗上口,可以背诵为止。一来可以增强理解,“读书万遍,其义自见”;二来可以改善记忆,我试过,小声读没大声读记得快,我记忆很差,大声读五六遍后,一段就可以背下来,年轻人应该更快。三来可以培养作文语感,提高表达能力,口才差的尤其要诵读。我当初搜索到孙教授,其实是为了找锻炼口才的招,没想到机缘巧合,孙教授也是推荐背诵《古文观止》,这更坚定了背诵《古文观止》的决心,因为,我口才真的很差!四来可以积累词汇,死记是为了活用,积累源头活水,水喝多了,自然有了尿性。
3.朗朗上口后,精读,理解每个字词句的意思,完全吃透《古文观止》。
4.尝试动笔,理解你能表达的,表达别人能理解的,要求主体明确,结构清晰,叙事流畅,语言简练。写的多了,自然会拥有不错的文字驾驭能力。文字需要磨砺,这是一个长期的日积月累的过程,急不来的。
愚蠢的量变,才能引发牛逼的质变,想要学习写作的网友们,一起把《古文观止》诵出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