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s, Minister》和《Yes, Prime Minister》,也就是我常说的《是,大臣/首相》系列,是英国BBC在上世纪80年代出品的一系列讽刺剧。不同于《纸牌屋》(包括英版和美版)等故作严肃的政治阴谋剧,《是,大臣/首相》系列更多是用嬉笑怒骂的方式,极大地讽刺了英国传承500年来,渗透着官僚主义精华的文官制度。
下面是一些基础常识:
英国的政治制度:铁打的女王流水的政府。
从下议院(House of Commons)和上议院(House of Lords)的名称就可以看出来,下议院是一帮闹哄哄的老百姓(动物园),而上议院则是一帮老朽的贵族(植物园)。这两个就是英国的立法机构。
而政府官员,是从下议院多数党派的议员中,由首相亲自任命的。首相,则是下议院多数党的党魁。每五年一大选,多数党凑不齐50%席位就要建联合政府,党魁辞职继任的新党魁无需大选即可做首相,首相可以解散议会提前大选,这点从卡梅伦到特蕾莎·梅都给你们全演过一轮了。
而英国文官系统,即公务员系统(Civil Service/直译:为民服务),则是一个独立于党派之外的官僚机构,名义上效忠于女王陛下,用于落实政府官员制定的政策。实际上,公务员因为不用担心每5年举行大选会把自己刷下去,其实也自成一套体系。就这样日积月累,官僚主义开花结果,成为了《是,大臣/首相》系列的讽刺对象。
正是由于英国这种有趣的 王公贵族/党派政治/公务员 三元式的政治体制,才为《是,大臣/首相》系列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消极应对和不作为
封闭僵化和欺上瞒下
文件夸夸其谈,实际上什么都不做。
难道你们敢说从来没有遭遇过?从来没有见到过?从来没有听说过?
经典之所以是经典,就是在于它不仅代表过去,还能代表现在,甚至未来。艺术源自生活,高于生活,由于官僚主义伴随着官僚体制而生,让《是,大臣/首相》系列的讽刺不仅具备当时的历史意义,在现实中依然具备普世性的批判主义,最终成为一代经典、一代神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