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看到一个话题:你度过了怎样的2024年?
我想还是失去与得到。这几个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无论哪一年,哪一日,或者哪一人,似乎都通用。
失去,自然就是事业了。
正月未出,便如同网上很多人一样,因为经济下行,生意下滑而被迫离开。当我听到这个消息时,心里莫名有些失落,但转念再想,又似乎合理。
犹然记得,那天跟HR聊天时轻松欢快的场景。当时身边有人不解地问我:“你们竟然还能有说有笑?”
难道非要吵吵闹闹吗?何况面对的都是熟悉的同事,平日都跟朋友一般交流,而他们不过只是执行决策而已。
人常说,苏轼豁达乐观,但那首《定风波》是经历乌台诗案,贬谪黄州三年后所做。我想他应该也不是立刻就豁达起来,而是经历了长时间的沉淀和调整,才能洋洋洒洒写出:“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想开了,自然就畅快了,人生不该如此吗?
另一个失去,我想应该是时间。
刚离开那段时间,闲闲无事,一时迷茫不知做什么,便时常跟朋友打牌,一周三五次,消磨度日。如今想来,不该如此放纵,毕竟有那时间还不如做些其它事情。
得到,又是什么呢?
第一件就是小说。
以前总想写一部小说,却因为工作上杂乱的事,无法静下心来思考琢磨,以至于搁置许久。
我这次重新捡起来,每日抱着电脑敲敲打打,竟也凑了起来。文笔不佳,写得也是磕磕绊绊,但终归是写完了,算是做了一件此前一直没有做的事情。
我自认不是才思敏捷,出口成章之人,更没有丰富的想象力,只是因为心中有这个念头,便一个字,一个字地写了出来。
写小说是枯燥的,有时为了能安排好情节,或者写上几个有趣的句子,反复琢磨,可谓“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第一版完成后,自认不错。搁置一两个月再看时,竟不忍直视,很多冗余的情节让整部小说失去了神采。
放弃吗?
不能!
我又重新修改,一口气删减了三分之一,然后又慢慢补充,最终完成了第二版。
我不知道间隔几月再读时又是怎样的感触,此刻已经无力修改,那就先这样。
在这个枯燥的过程中,似乎又见到了坚持和毅力,毕竟没有这两样,很难想象一个人独自与文字对话时的落寞与孤单。
第二件自然跟家庭有关。
突然发现小学生的书包竟那样沉重,我抗在肩上都觉得累,隐隐有些背不动。因为这事,我便开始试着送小朋友上下学,以前因为工作,从未有过,而且打心里也觉得小朋友就该扛起这事。
照顾家务的次数多了,竟让家人觉得都有些不适应,这还是此前那个回家啥事不管的人吗?
似乎这方面朝着更加和谐的方向走去。
未来不可预知,那便做好当下,时刻准备迎接最好的时光。
我想借用《花下酌酒歌》做个总结:
“天时不测多风雨,人事难良多龌龊。天时人事两不齐,莫把春光付流水。好花难种不长开,少年易老不重来。人生不向花前醉,花笑人生也是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