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他们不是为了博取英雄之名,才施英雄之举。很多英雄,把奉献牺牲当作本分本能。
新冠疫情的阴霾早已消散,可是挚友逆行出征的身影,还时常出现在梦里。
他是一名呼吸科医生,三十好几的人了,也没成家,是那个过年过节为了躲避催婚,就在医院加班的普通青年。同学们谁要是有个病有个痛的,常常给他打电话询问办法,他从来都是一句玩笑话“听从医嘱,哪痛割哪”。随着他工作越来越忙,渐渐的,成为我们通讯录里的“工具人”。
新冠肺炎席卷武汉时,他瞒着家里,远赴千里,成为首批援鄂医护人员之一。他说:“没啥高尚的想法,就是很想去见识见识”。见识见识,舍命见识,我们对他的吊儿郎当很是生气。他说“生死有命,再说哪有那么容易死。”随后,便是三个月的“消失”。
再见他时已经一年有余,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他只说国家是多么的给力,专家是多么的敬业,一问他怎么样,他只说忙忙忙,病人多多多。虽然还是“不着调”,但总觉得哪里不一样了。有一天高告诉我医院安排他去演讲,他说他一个大夫哪会干那玩意,让我帮着给捯饬一篇他好交差,于是,我刚接到一沓工作日志,转眼就不见了他的人影。
翻开那本日志,我感慨万千!
“武汉的街好空啊,有点慌……”
“今天收了***个病人,手不够用啊,想变成章鱼。***老师手速真快,步骤是、注意事项是……”
“第几个24小时了……”
厚厚一沓,99%都是专业记录,寥寥几句自我调侃和安慰。透过文字,我看到他有过紧张,有过动摇,有过伤心,但他从来没说过。我仿佛明白他哪里不一样了。
总说我们的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负重前行。而很多负重前行之人,还以为自己才是那个享受岁月静好之人。
有人居庙堂,有人守边疆;有人科研忙,有人上战场:有人青史长,有人默担当;同忧同行戮力抗,终为太平国家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