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文中喜欢的女生称为“女神”,所有人名后自动加上“老师”)
现在是2022年6月4日凌晨2点40分,我一个人抱着电脑坐在楼下的港式咖啡厅,听着一个看店的年轻人放着嘈杂的中文老歌DJ,我很平静地点了一份“增肥套餐”,写下这段无聊的文字。
今天被女神放了两次鸽子,有点失落的我跑到咖啡书吧泡了一整天,找了个靠窗的位置,点了一杯西柚气泡水,随手拿起一本藏在角落里,封面已经起很多褶皱的书,没仔细去甄选,但直觉告诉我,在这地板被拖得发亮的书吧里,这绝对是一本爆款,扫了一眼封面的推荐人有张萌,她之前写的《引爆视频号》干货满满,是一本条理清晰的工具书,于是这次便放下戒心读起了这本吕白写的《底层逻辑》。
看到这里你一定以为我是一个给书本推荐和种草的博主,其实并不是,看书这种事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万个读者心中有一万个哈姆雷特。就像这本书里写的,有时候与100个优秀的人聊天胜过读100本书,但我目前的认知阶层和社会地位还不足以让我触及如此之多优秀的人,也并不想一直花钱去和一些远高于我认知范围的专家喝下午茶,因为如果我只有100万美元,我不会花完100万美元去和巴菲特共进午餐,而且我根本也没有100万。
如果你问我为什么要写文字,我也不知道,可能是因为无聊吧。
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 太用力的人走不远,因为他们太看重自己的努力了,这导致他们有一种投机的心理,总是会想:“我都这么拼了,一定会有好结果吧。” 在做事时,激情和热度是一件很可贵的心流体验,但如果只有三分钟,那基本很难深度完成一件事情。
追女孩子也是一样,有些人一上来就一脚油门踩到底,把自己认为最好的都交出去,结果发现连女神的车尾灯都看不见,因为需求不匹配,他也从没想过别人要的是什么。当然我没有资格嘲笑那些失败者,因为比起他们的果敢出击,我可能显得有些唯唯诺诺,瞻前顾后了,但我一直相信,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如果女神以后想定居新西兰,我会先查好新西兰的移民政策,当然今年政策可能会有所变动。但我更多考虑的是我能不能满足她的心愿,或者有满足她心愿的能力。
我是个有点追求完美主义的人,这不是一个积极信号,脸书的创始人扎克伯格的办公室写有这么一句标语:Done is better than perfect.(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如河森堡所说,棘手的事情每被往前推进一点,我的焦虑就会减少一分。 因为目前的自己还配不上涌现的欲望,所以得不到满足,所以会焦虑,失眠,看不清当下的重心,处于失衡状态。唯一有效排解焦虑的方法,不是逃避,不是喝鸡汤麻痹自己,而是去接近焦虑,去做那些让你焦虑的事情,做好一点,焦虑自然减少一分。
现在已经3点10分了,你是不是会很诧异,崇拜我是个自律上进的好青年。哈哈,其实我在昨晚已经肆无忌惮睡了7个小时,我之所以坐在这里“奋笔疾书”,只是因为我想而已,与自律无关。
在《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里解释了自律的含义,所谓自律,就是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解决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
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在到达目的地之前,你只能孤身一人。正如叔本华所说,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自己。谁要是不热爱独处,那他也就是不热爱自由。
写到这里,我的双手离开了键盘,拿起快乐肥宅水用力嗦了一口,太幸福了,再看看旁边放到已经软化的金色薯条,em...我已经没有再吃的欲望了。
该回家睡觉了,因为明天早上跟朋友约了一起打球,这也许算是我端午假期中(除去和女神见面)最开心的时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