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
昨天我为什么会写以《二十年后。。》的文呢?因为一个人如果没有起点,没有终点,就会迷茫,就会失去方向,当面对人生旅程中一个个需要决策的节点上,就会陷入焦虑及痛苦。人的认知有3原色(吴伯凡认知方法论),欲望、恐惧、理性。3者的比例决定了人的行为。所以,内观自已,清楚明白到自已的需求,和最终的方向、目的地,就会少一些纠结和困扰。起点是初心,知道为什么而开始,终点是愿景,知道为什么而为。
4年前,我正在为离开工作10几年的公司而痛苦,除了不舍,及离开舒适区的焦虑,更多是对未来不确定及对自身能力没有信心的恐惧。
高管教练高琳《职得》也提到:变革平衡公式:简而言之就是要战胜变革带来的阻力须具备三个要素:
1、对当前形势状况的不满
2、对未来愿景的期望
3、迈向愿景,努力走出第一步
我离职前仔细自我剖析,但当时并没有归纳,而当这本书提出的以上3点时,现在想起来,正是3者的结合才让我下定了决心。从心开始,我在笔记本上写下这4个字。是的,再不动就老了。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于是欲望战胜了恐惧,愿景战胜了阻力,我走得坦然而坚定。
通过《二十年后。。。》我需要时时想想未来的生活,工作状态,以二十年后的那时的我来作为人生追求的方向,立足当下,知道可为和不可为,并且屏闭外界的噪音、杂音。及时调整,当面对生活工作中的选择题时,多问问内心:你最需要的是什么,什么是你想要的工作呢?你能付出的是多少?失去的是多少?最坏的打算是什么?
想起一句话:价值观就是付出你能付出的,换回你所需的。
从心开始,是对自我发展的最好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