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和孩子的相处中,某些时候,当看到或听到又或想到什么时,常习惯性地把发脾气归咎于孩子不听话,把自己的大吼大叫归结为他的行为太不像话而所致。我们先不说对孩子发脾气大吼大叫是谁的责任、谁的对错,但父母经常这样的发脾气所造成的后果将是:
轻度后果:
孩子逆反、消沉、多疑。
中度后果:孩子成年后脾气暴躁,爱抱怨或抬杠,为人苛刻。
重度后果:
严重抑郁症、性变态、神经病人格。
更不用说,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注意力不集中,成绩不理想,复印成为今天的你等等这些小儿科问题了。
父母发三分脾气,今后将对孩子形成七分的损害。
发脾气的坏处,其实凡是人都是明白的,只是做不到不发脾气,不过也经常下决心要改掉坏脾气,可每每事到临头,火气一上来就什么都忘了。
我忍,我忍,我忍忍忍。“忍”字头上一把刀,“忍”到尽头无需忍,反弹的力量必越大。因此,克制脾气、抑制大吼大叫,不能光靠一个“忍”字。
为什么我们的脾气会这么大?心中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怒火?也就是说大吼大叫的原因是什么?首先应看清这个问题。
一个脾气很差的人,首先从童年来说:他身边基本上有个经常爱发脾气的人,以发脾气大吼大叫而控制于人,强调自己对而别人错的一种沟通方式,或内心常常伴有委屈感挫败感。其次是:长期在生活和工作中得不到他人足够的尊重和价值体现的人。
所谓的因“触发器”而引发心境情绪,进而迁怒于孩子而大孔大叫,恰正是因为在工作或生活中得不到他人的尊重和肯定,认为自己的价值被他人所严重忽略、漠视而产生,比如对太太、丈夫、公公、婆婆的失望、怨恨与伤心,以及在其他人际关系、人事物上的不如意所触动。
总之,发脾气大吼大叫,就是人自我感的需求没有得到体现、落实或满足而暴发的。
我们追溯脾气的原因,不是为了指责谁、埋怨谁,又或者让谁来负责,而是为了看清楚自己的火气从何而来,看清事情的来龙去脉,才能有效避免把坏脾气合理化、应当化,继续长期地当作解决和沟通的唯一手段。
脾气这个东西不发就不发了,你不纵容它,它就不会张牙舞爪,否则,如果不加以约束,脾气就会被越宠养的越大。
因此,比如在改善与孩子关系的坏脾气上,经常性地问自己几个问题(自问):
我的孩子不如别人的孩子好,是不是我做的不如别的家长好?
或是我没有看见自己孩子好在哪里?
在与孩子相处中,我原谅过他什么错误?我对他的什么缺点能一笑了知吗?
是给孩子做个好榜样重要?还是自己出口恶气重要?
比起那些天生残疾或生大病住院的孩子,我的孩子四肢健全、身体健康,不是给我最好的回报吗?
经常想想这些问题,会对坏脾气有不断地起到降解消融作用的。
还有一个就是关于“地水火风”四大类气质属性的了解,父母要想不经常性地对孩子大吼大叫发脾气,那么就要懂得分辨每个孩子的气质属性,同时也要了解自己的气质属性,从而知道自己与孩子“犯冲”的原因是什么。比如:一位火性的妈妈遇到一个水性的孩子,妈妈若不明白孩子的“慢”,是他与生俱来的气质,做什么事都会比她这个属火性气质的慢一拍的话,那将有的是大吼大叫日子了。
我们都说相爱容易相处难,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彼此不相知,学会了解孩子他天生的气质属性是什么,因为只有用对方法才能够达到彼此沟通的实质效果呀,教育方式方法的因人而异。
除了在认知上有个正确的了解学习外,在发脾气时,可以给自己有几种这样的方式方法来做妥善处理:
一,半小时效应(平静自己)
给自己立个规矩,不管当时有多愤怒多生气,都不马上发作,告诉自己等半小时,一切都在等半小时候再说,去做一点别的事来转移一下情绪,因为脾气是一种激情,爆发是瞬间性,等过了半个小时后,一般人都会变得理性多了,该怎么做或不该怎么做,基本就清楚些了。
二,写纸条(觉察)
在发脾气时,用写字的方法来转移情绪,先描述自己的情绪,当时如何被刺激的情境和怎样的念头评判以准备回击的,也就是把自己的丑样及心理过程用白纸黑字写出来。第二张写下自己改变坏脾气的愿望以及有警醒作用的警句来觉醒自己。然后把第一张纸狠狠的撕毁烧掉,把第二张字贴到墙上,放到自己方便看到的地方,今后只要在想发火想大吼大叫时,就跑过去看这些字条,看完后再决定发不发火……
三,意念疏散(深呼吸)
当火气上来时,赶快把意念投注到自己身体,集中注意力寻找身体哪一部分被弄的不舒服,是胸口憋闷,还是脑袋隐痛,或是手臂颤抖,然后把意念集中到那个不舒服的地方,想象自己手上经有一种纯净的气体十以水流,轻柔地包围着那里,轻柔按摩,将那里的浊气驱赶出去,一次驱散不完就再来一次,直到感觉自己的身心变得干净、放松为止。
话说回来,任何的自我控制手段,只有建立在强烈的自我改变意识上,它才会有效。
在日常的生活中,如何去避免与家人的较量,尤其是孩子的较量中,需要时刻记住的是一一你只要发火你就输了,父母若不和孩子斗狠比强,遇到事情有定力、有变通力,那么孩子所学到的,也正是这宽容的榜样。如果实在没忍住脾气,大吼大叫发作了,但至少要守住两条底线,一是坚决不动手、只动嘴,二是赶快结束不纠缠。
当我们变得越来越习惯于脾气的自我克制,那自我克制也就会变得越来越容易了。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不使惹尘埃”。这是正知正念自勉精进的境界。“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正定正舍超脱觉悟的境界。
境界的升华,是不可能一步登天的事,需要我们一点一滴去修行的。等我们没有了脾气的胸腔,才能赢得灵魂伴侣的牵手,当我们没有了大吼大叫,那也就装满对孩子教育的正能量 。咋天今天的读书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