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王绪溢博士说过:“信息化教学不是靠一体机、PPT讲课,信息化教学是互动、深层、思考的。”信息化、科技的工具能够帮助老师实时了解眼前的情况,基于他们对于问题的理解,展开后续的教育。老师可以通过项目式学习的方式,改变课堂形式,打造学生中心的教学课堂。通过协作,让课堂成为学生中心的课堂,通过项目式学习的作品呈现学习成果。
因此,动手做的时候就有思考,因为思考学习自然产生了。项目学习给予我的冲击是最大的,小组合作不再流于形式,而是确有实效。学生们围绕一个主题,人人思考,个个参与,集思广益,互相配合,不再是被动的知识的接受者,而是主动体验、积极探究的实践者,课堂充满了乐趣,洋溢着浓厚的学习氛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正好,这样项目学习的合作形式支持教学满足这一要求,使学生成为主动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成为学生学习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和欣赏者。
而设置的课程内容不是简单、无序的知识,而是能够反映社会的需要,符合学生已有的认知规律。它不仅仅包括一种数学结果,更多的是蕴含其中的数学思想。内容的选择要贴合学生实际的需要才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探索,但也需要呈现层次性和多样性。生不仅对概念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而且发展了他们用所学知识解决真实问题的智慧与能力。
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有机统一,有效的教学应当课堂上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来引导的交互课堂,学生应当多积极思考,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小组交流。教师应尽可能在学生交流汇报时站位于教室的后方,将学生摆脱依赖教师的不健全心理的纠缠,独立自主、专心致志地阐述学习的见地,倾听同伴的质疑并礼貌地予以回应。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才能获得健康的成长。
课堂中,多元化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关注小组的合作和每一位学生。每一个环节,教师都应的给予一个正面的评价,让孩子都能收获成就感,充满信心地继续学习。
因此,要在实践后也积极反思,在收获知识的同时寻找自身的不足。作为一个年轻教师,性子仍旧比较急,课堂中有时忍不住就会“引过头”,若是能多等一等,学生可能会有更大的惊喜呈现,因此,今后力求做到在学生交流时尽可能不“插嘴”,离他们远一些,让学生在生生交流中学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