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中疗愈与成长

尊敬的张文质老师,邓秀华老师,共读群里各位小伙伴们:

大家晚上好!

我是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徐水小学的王亚男老师,

感恩妮妮老师不断鼓励我浮出水面,感恩主持人的溢美之词,刚才华玉凤老师分享得非常精彩,向您致敬!

我分享的主题是

在阅读中疗愈与成长

------读《教师的使命》有感

阅读是长根的事业。手中有书,远方有导师,脸上有微笑,心中有梦想,这应该是阅读的最高境界吧。

在这个寒冷的冬季的夜晚,我晚饭后一屁股坐在沙发上,不知不觉,潜沉浸润在张老师的新作《教师的使命》三个小时。越发感觉书中字里行间有一种让人手不释卷,欲罢不能的力量。

教师的本职工作是教书育人。在“互联网+”时代,我越来越深刻地体验着“教育是更难的事业”。自暑假开学后,我下乡支教回来,重新担任班主任以来,几乎每天都累得心力憔悴,疲惫不堪,回到家瘫坐在沙发上懒得动弹。

感恩文质老师的指月之手,让我在阅读中不断照见自己,疗愈自己。第二天早上我会像了打鸡血一样,精神抖擞地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踏上“职业、事业、命业,教育生命精进与皈依之路。”

张老师说,人要为自己活着,要为自己追求的生命意义而活,要追寻并塑造自己的样子,这应该就是张文质老师的真实写照吧。什么时候见到张老师,他都是很引人注目的,无论他讲课那种独特丰富的肢体语言,还是在田间刨红薯时兴致勃勃。他幽默睿智、乐观豁达,总是给人鼓舞与信念,这与他不断学习研究、不断思考领悟是密不可分的。

《教师的使命》全书分三个章节,“在言说中领悟”是序言,因为这是一本“聊”出来的书,我边读、边想象张老师演讲时夸张的神态及语气语调。我不知道张老师硕大的头颅里究竟装满了多少胆识与智慧,看似侃侃而谈,风轻云淡,字里行间却包含了他娓娓道来的睿智与哲理。

一 自卑与超越

“为了遇见你,我花光了所有的运气。”

每次想到这句网络流行语,我眼前不断浮现与张老师的美好遇见,一辈子也忘记不了。

在2007年暑假,在烟台龙口大夏书系论坛上,张老师在讲座现场奖励家里藏书上千册的读者,我是获奖者之一。

2017年暑假,在厦门英才学校教育行走现场,作为教育行走活动压轴的节目,张老师分享了《教师如何写一本书》,这个讲座是非常抓人眼球的:

“关于教育写作、关于写作,其实我一开始就在不断重复着讲,我觉得今天大家看我的书就可以知道,我是一个用书籍的高度增加自己身高的人。所以我一直在写书,写着写着,我就可以站在我的书上面了,哇,站很高。”

“每个老师都可以想一想,比如说,你对教育写作、对教师想写一本什么书,思考你最感兴趣的问题,你最困惑的问题,想到什么就可以写在黑板上来,说不定也有奖励哦,我们需要某种诱惑。”张老师手中举着几本书做诱饵。

他的话音刚落,怀揣写书野心的我,跃跃欲试抢先跑上台,到黑板上写下了两行字:

“我的不成功比成功多。”

“我是一个失败专业户。”

“写在最上边的这个两个问题是哪个老师写的?你怎么老想到你的不成功比成功多?”

我不好意思地站起来,想听张老师如何解答:

“其实,全世界所有人都是‘不成功比成功多’,世界上就没有一个人成功比不成功多。‘不成功比成功多’这是人类的宿命。所以从精神上说,你不要拒绝它,也不必一直感到沮丧,这就是我们可以热烈地接纳的东西。

其实这是一种转化,这个转化是指我们能够接纳所有的我们作为失败者、我们作为凋零者、我们作为边缘者这样一种身份。在我看来,做为一个教师,能够接纳自己的不足,这就是很值得写的一本书。 ‘不成功比成功多’是常态。

第二,有时的不成功你要去接纳,它有可能转化,你可以坦然地面对这个不成功。当然,还有一种更为重要,也可能这个不成功会换来,或者说有机会转化为更大的成功。比如说一些伟大的作家,到了晚年终于写了一部作品,自己也觉得不怎么样,却成为名垂千史的巨著。对于个人的境遇,放在这种格局里,我觉得所谓的成功与不成功也不必太在乎。我就做一个普通人嘛,我继续努力、继续享受我的写作。”

“‘我是一个失败专业户’,你都在哪些地方失败了?”张老师好奇地问。

“晋职、评优都失败了”我不好意思地回答。

“嫁人没有失败吧?”

我难为情地摇摇头。

“我要归纳一下:我们身体很健康,我们嫁对了人,我们的孩子还算有出息,我们的工作我们还爱它,我们绝对不是“失败的专业户”,不能把晋级的失败看成是人生的失败。换一个视角去思考人生,也是教育行走的目的。无论你走到哪儿去,都会找到真实的自己。所以我觉得不必把自己看成‘失败的专业户 ’,其实能走到这儿来才加教育行走的,都不是失败的专业户。因为我们心中还有激情,还有梦想,还有对一个更好的自己的期待。

我也相信你,好吧,让我们再一次用掌声鼓励她。”(全场掌声雷动,我泪如雨下。)

以上刻骨铭心的一幕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非常感恩张老师,许多年来我一直没有机会当面向他道一声感谢,今晚借此平台真诚地像张老师道一声:感谢有您,改变了我的人生。因为从小我就因个子长得矮,长得不漂亮,让我自卑不已,工作上的坎坷挫折也令我沮丧不堪。天都快要塌陷的自卑感压抑着,就这样在张老师睿智风趣的一席话中烟消云散了,我释怀、接纳了真实的自己。

真正的好书,在时光的打磨中散发出一股夺人心魂的香气。《教师的使命》第三章是《以教育为志业》,在第117页“所谓志业,矢志于此,立志于此。所有的挫折,所有的不幸,我们都不要在别的地方找理由,先在自己身上找理由。我就是在自己身上找理由,对自己的矮个子的心结就释怀了、习惯了。”饮之以琼浆,灌之以醍醐。可谓英雄所见略同。

由于疫情,不能见到可亲可敬的张老师,聆听文质说,阅读他的文字同样能达到一种疗愈的功效。让我在阅读之旅中变得自由、澄澈、安宁,打开一扇提升素养的门,促使我不断提升生命版本。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