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有了妹妹,儿子明显感到自己被忽略了,特别是,当看见我抱着妹妹一起读书时,他心里很不是滋味。
这不高兴,有时就直接表达出来,说,“妈妈,你要象对待妹妹那样来对待我。”意思是也要陪他一起读书。
我说,“宝贝,你已经长大了,妈妈可能会用不同的爱的方式来对待你,因为你已经快十岁了。”
儿子不答应,“不行,你要象对待她那样对待我,因为我还没有十岁呢。”
其实,儿子从小都在我陪着读书长大的,后来看到他自己很喜欢阅读了,陪他一起读的事就放下了。
在很多时候,儿子都表现出了一些不满意。在以前,我把所有的关注都放在他一个人的身上,现在有了一个小妹妹,对儿子的关爱自然分了一些给小妹妹。对于儿子来说,家里环境的确变了,他有些不适应了。有一次,他问他爸爸,“你究竟更爱我多一点,还是更爱妹妹多一点呢?”也拿这个问题来问我。我告诉他,“妈妈爱你,也爱妹妹,你是妈妈最喜欢的儿子,她是妈妈最喜欢的女儿。”儿子还是不依不饶,我据实回答说:“妈妈和你在一起生活了十年,你妹妹和我在一起生活了两年,在外面出差的时候,我还是更多想念你。”儿子听了这话,我感觉到他的心情有了很大的释放。后面更主动去做他自己份内的事情,包括学习和弹琴等。
那天,儿子在玩一种卡片,妹妹想要一张,儿子就是不给,我责备了他几句,他就很不高兴,哭了起来,说我偏心更爱妹妹。哎,儿子的情绪有时令我生烦,真想狠狠地骂他几句,因为我感觉我并没有偏心,只是我精力有限,分身乏术。
但冷静下来想,儿子的事如果发生在自己身上,也会有同样反应。记得小时候与四个弟兄姐妹相处,也希望父母更关爱自己多一点,只是那时不一定用言语或行为表达出来。这也是人普遍的事实:一是再多的被爱也不感觉足够了,二是父母的爱毕竟有限,三是总是希望自己得到比别人更多的爱。
曾听到好几个妈妈反映,自从有了小儿子,大儿子就不听父母的话,很叛逆,打小弟弟。再进一步了解发现,妈妈花了大量时间陪伴小儿子,小儿子很顺服,妈妈就更爱小儿子,结果大儿子感觉到被忽略了,以致用叛逆和打小弟弟等方式对抗父母。这其实是用行动在提醒父母:我需要得到你们的关爱,不要忽略我!美国著名的亲子关系专家麦道卫博士告诉我们,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对关爱的需要并不会减少,父母要持续关爱自己的孩子。
我了解到,在爱的五种语言中,儿子最喜欢我陪伴他。
于是,我和儿子约定,如果他在晚上九点之前完成作业,我就在九点三十分陪他一起朗读。儿子举双手造成,高兴地把这个时间称为“书虫时间”。
我心里暗自得意,因为这一方面可以满足儿子对爱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可以引导孩子多阅读一些好的文章和书籍,更希望孩子通过阅读后一起的交流获得良好品格的学习,真是一举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