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系统开发过程中,经常出现这样的问题,你问客户需求,人家啥都不知道,让我们自由发挥。等我们开发完了,客户就会跳出来说,这不是我要的,我要是的这样这样......
为了解决这种问题,我们一般都会画个原型,然后让客户去确认,如果有问题就修改;如果没问题就开始开发。这就是所谓的闭环。
闭环的定义
开环与闭环之间的关键差异,就在于有没有反馈环节,以及系统是否会根据反馈自动调节。
很多时候,我们确实没有办法一步到位,但合理试错,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仍然是可以做到的。在项目执行的过程中,想要降低偏差、减少返工, 你就需要构建系统能力(开发原型),在产品研发的整个过程中,建立起真正闭环反馈的产品验证机制。
产品研发闭环验证方法
1.方案评审(OARP 决策机制)
需求评审、交互评审、视觉评审都是非常基本的闭环验证方法。
要想执行中不走样,你就必须把方案评审做到位。
评审的精髓不在会,而在于背后的决策机制。只有决策机制清晰,职责分工明确,方案评审才会有好的闭环效果。我来给你介绍一个典型的决策机制,叫作 OARP。
OARP 是 Owner、Approver、Reviewer、Participant 的缩写,分别对应四个关键角色:
- 负责人(Owner):负责给出方案,组织各方讨论并推进做出最终的决定;
- 批准者 (Approver):最终批准者;
- 审核者(Reviewer):负责人和批准者挑选出的审核人。审核者有责任对文档进行讨论分析,并提出反馈意见,负责人必须重视并给予回复;
-
参与者 (Participant):其他提供意见的人。参与者会收到文档的相关信息,可以对相关问题做出反馈。
OARP
这张流程图清晰地展示了一个典型的方案评审流程。OARP 是一套决策机制,你需要为项目中每一类方案的评审,确定明确的角色和职责,让各角色应享有的权利、应履行的职责,都得到规则上的保障,这样才能更好地确保方案质量,把后期的返工降到最低。
这张表格是项目中常见文档所对应的 OARP 角色,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OARP 角色
2.Bug Bash(Bug 大扫除)
Bug Bash,也叫 Bug 大扫除,最初来自微软,是指在项目开发里程碑的末期(比如 Beta版发布前),划出一个专门的时间段,在这期间,所有参与项目的人员,集中全部精力一起来给项目找 Bug,目的是从各个维度衡量和体验产品。
那么,想要组织一场 Bug Bash 活动,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 1.时间:测试类的 Bug Bash,你可以选择在全面功能测试结束后,Bug 趋于收敛的时间段开展;需求设计类的 Bug Bash,一般会放在需求稿或设计稿完成后举行。这个活动需要一到两个小时的时间,你一定要提前排除所有干扰;
- 2.地点:你需要设立一个单独的作战室,鼓励参与者自带笔记本,让他们尽可能集中精力做这一件事。同时,作战室可以提供一些零食和饮料,让活动更有氛围;
- 3.参与者:除了研发和测试,产品、设计、市场、运营、销售等项目组不同角色的人群,都需要参与到这场活动中,这样你就可以获得更加丰富多维的视角;
- 4.现场安排:你可以把现场反馈的问题直接贴在白板上,或者通过电子白板,来滚动更新Bug 或建议的排名情况。需要注意的是,营造互动的氛围非常关键,如果因为空间受限,参与者做不到在同一个地点进行,你至少也要在通信群中实时更新排名情况的变化;
- 5.活动结束:在活动结束后,要直接公示 Bug 或建议数,现场给奖品,并发邮件通报全组。最后,在对 Bug 进行去重后,还要分类定级,确定哪些 Bug 是必须修的,哪些Bug 是改了会更好的。另外,千万不要忘记公示结果,明确修复计划。
3.冒烟用例评审
有经验的项目经理知道差不多就是差很多的意思,那么到底差多少呢。
当程序员说完成了某个模块的开发工作时,项目管理人员怎么知道100% 完成了呢?
其实,项目经理最怕听到的一个词,就是“差不多”。比如,差不多写完了,差不多测好了,差不多可以发布了……每项工作都是差不多,可是一到测试环节,就会发现,其实还差得很远呢。
所以,做计划时要明确定义完成标准,而冒烟测试用例,可以说是开发和测试之间最基础的合约。
虽然“冒烟测试”这个概念很普遍,但是很多团队只是把它作为提测后的测试用例组,并没有真正发挥其合约的作用。要想避免掉进“差不多”的陷阱,在进入开发环节后:
- 需要安排专门的测试用例评审
- 让开发和测试对标准的冒烟用例集达成约定,这个约定就会成为进入测试的准入标准。
- 开发发起提测以后,测试人员就会依照这个标准用例集进行冒烟,并记录冒烟测试通过率,如果通过率不达标,就打回修正并再次提测。
如果你是在完全没有基础的团队中推行这个做法,可以先从测试人员记录冒烟测试通过率开始。接着,你要收集相关数据,和你的团队在回顾会上一起看看冒烟用例失败所导致的后期返工成本,讨论出一种更好的确保质量的做法。在我直接管理的项目中,冒烟通过率的要求通常是 100%,你可以选择从一个合适的起点开始,比如 80%,然后再一步步地逼近更好的提测质量。
总结
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有效降低偏差、避免返工的三种闭环验证方法,包括方案评审、Bug Bash(Bug 大扫除),以及冒烟测试用例评审。
其实说到底,这些方法都是为了保证执行过程不走样。需要注意的是,你并不需要在每一个版本中把这些方法全都用上。你可以结合自己的项目情况,有步骤地开展优化,在核心的输出环节,设置合适的断点和关口,这样就能更好地把控全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