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赵媒婆保媒说亲 魏大少初探马家
话说清末年间,在辽东奉天府有一户人家。这家姓魏,家里老爷叫魏腾,听名字也知道身体不是太好。魏家算是大户人家,据说早年间祖上还在北京城做过官,奈何家道中落,因为一些原因被罢了官。好在家境还算殷实,就回了东北老家做起了生意,到了这一辈,虽然比不上祖上那么风光,好在衣食无忧。
魏老爷从小便体弱多病,老两口一直也没个一儿半女,为了后代子嗣是想尽了办法,遇庙就烧香见佛便拜。后来到了年近四十,经人介绍,得知在奉天城外四十多里处有一道观,名叫玄真观,里面供着吕祖吕洞宾的神像。便打算死马当作活马医,前去参拜,按说吕洞宾也不是管这个的,可是老两口到观中参拜后,也不知道怎么就那么巧。回去不久,魏老夫人就怀了身孕,第二年便生下一子,魏家老两口自然是对这道观信服,心里也是感激不尽。
魏老爷给儿子取名,叫做魏无忌,取自“百无禁忌,诸邪回避”之意,希望孩子能好好的生养。可是孩子也是和魏腾一样,从小体弱多病,三天两头的大病不生小病不断。老两口又想起玄真观的灵验,便在孩子三岁的时候带去玄真观中,拜了里面一位老道为师。希望能受到吕祖的庇护,冲一冲身上的晦气,那个年代老百姓比较迷信,所以这种时很多,也见怪不怪。
待到这魏无忌十八岁这年,魏老爷想好好培养一下魏无忌,好让他以后接手自己家的生意。
但是这魏大少爷不学好,成天和一帮狐朋狗友吃喝嫖赌无恶不作。好在家底厚实,魏老爷一辈子辛辛苦苦攒下来的家底也足够魏无忌挥霍了。
那个年代人们成亲也早,一般乡下男人十五六七就有成婚的。这魏无忌也老大不小的了,老两口子也有些着急,便托人找来媒婆说亲。封建社会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只要是门当户对的,家里双亲要是定下来亲事,孩子是没有什么反抗的余地。
来的这位媒婆姓赵,江湖人称“大忽悠”,一张嘴能说会道,擅长颠倒黑白是非。媒婆领了赏钱,自然就去找合适的人家说亲。可是这整个奉天都知道魏家这二流子成天不着家,在外面竟惹祸,一般人家未必瞧得上他。但是又不能给找贫苦人家的,门不当户不对的,想罢,她就出了城。
城南二十多里有一个村子,叫马家村,村里大部分人家都姓马,是同族同亲。马家村有一个大财主,名叫马邦德,马老爷家里有一儿一女,儿子早已成家,正在奉天城府衙内当差。还有一个女儿,年芳二十,名叫冬梅。冬梅从小便识文断字,长得也是十分漂亮。那个年代,有文化的姑娘可不多。但是这冬梅有一个缺陷,就是从打生下来就不会说话,这也是先天的缺陷。
再说这赵媒婆进了马家大门,说明了来意,又把这魏无忌一顿夸。说这魏大少爷能文能武,一表人才,就是好交朋友,而且不爱回家。老两口心想着,孩子应该是年轻,有点叛逆也可以理解,成了亲就好了。只是有一点,这魏大少爷这么优秀,能看得上自己家这闺女吗?
赵媒婆故作迟疑,便开口说到:“这事在人为,凭我老婆子这三寸不烂之舌,保证把你们这门亲事说成!”马家两口子也是高兴不已,便又拿了不少赏钱,赵媒婆心满意足的就离开了马家。
转头又来了魏家,把事一说,又把冬梅一顿夸,临了说了一句,这孩子没什么缺点,就是不爱说话。魏家两口子心想,这不爱说话,想必是孩子内向,也就没再多想。魏老爷是个老实人啊,便说道:“大两岁不打紧,家里有钱没钱也无所谓,只要孩子人好就行。”便在城中有名的馆子醉香楼里摆了一桌,把马家老两口找来,四位在一块聊了一下,加上赵媒婆在中间撮合,这门亲事算是定下来了!
再说这魏大少爷,城中的青楼里,在二楼有一个小包间,门口点着一盏粉色的小灯笼。魏无忌正在里面和两个女子喝花酒。这二位女子长得是十分妖艳,一位叫白银耳,一个叫青葡萄,都是这青楼中的头牌。那时候都是艺名,绰号,真名叫什么咱们不知道,但是就冲这名字也知道不是什么好人。
只见一个家里的小伙计匆匆忙忙的闯进门去,把这件大喜事和魏无忌一说。
魏大少爷是混不吝的主啊,正在坐在青楼里喝着酒,吃着火锅还唱着歌,突然就听说了自己要成亲的消息。
当时就把桌子掀了,他常年在外面混,早就听说过马家小姐口不能言的事。心想着家里双亲怎么给自己找这么个亲事,急得赶紧赶回家去。
回了家,把事和家里二老一说,二老也傻眼了。合着原来不爱说话是这么回事,那是不爱说话么,那是不能说话,不由得心里暗骂这赵媒婆。
魏家老太太明事理,心知这亲事定了,自然是不能说退就退。就对着魏无忌说:“儿啊,你先别急,这样,抽时间先去马家村探探什么情况,问问这家到底是什么人性,是不是存心诓我们家,到时候在做打算也不迟。”魏无忌见自己娘发话了,也不敢多言,只能照办。
再说这马家,马老爷子今天可高兴了,晚上在家中大摆宴席,打算庆祝一下女儿的亲事,又叫人把在城中当差的儿子叫了回来。
天一擦黑,从马家门外走进来一个人,此人身高按现在说得有一米九多,腰间挂着一把腰刀。长得人高马大,高鼻梁,丹凤眼,眉毛胡须发黄。来人正是马老爷的大儿子,名叫马敌恶,在城中的衙门当差,是一个捕头。马敌恶自小习武,曾有过只身一人放倒五个山贼的壮举,江湖上人称金刀马爷,在这一片也是有名的大侠。
进了屋,爷俩倒上酒,边喝边聊。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马老爷便把今天的事和儿子一说。马敌恶当时就急了,一拍桌子怒喝道:“万万不可!”
马老爷也是一愣:“怎么?给你妹妹定亲,你怎么还不同意?”马敌恶这才说道:“那魏家小子成天不干好事,挖绝户坟,踹寡妇门,我一天在衙门抓他八遍,那可不是啥好东西!”马敌恶是真没瞧上魏无忌,心里一万个不同意。
马老爷嘿嘿一笑:“儿子啊,他魏家家大业大,魏老爷两口年事已高,这魏家独苗一个,早晚不都是他的。他的自然也是你妹妹的,魏家小子爱咋折腾咋折腾,只要你妹妹不受委屈就行!”马敌恶见自己父亲原来是这个打算,鼻子差点没气歪,这哪是嫁女儿,这是卖女儿啊。
马敌恶见事已至此,父母之命自己也不好阻止,气的一甩衣袖,便拍桌离去。
马老爷见此也不生气,又去安抚闺女。要说不心疼那是假的,毕竟是自己女儿。到了冬梅房里,把心里想的一五一十和女儿说了。冬梅心领神会,自然知道自己爹的打算,连写再比划的让自己爹放心,自己知道怎么做,二人相视一笑。
咱们来好好介绍一下马德邦马老爷,马老爷今年五十二岁,年轻时是个读书人,考过举人。早年间还在山西清源县令身边当过师爷,后来因为一桩受贿案,自己知道大事不妙,早早卷了钱财辞了公务回了老家做了土财主。
马老爷为人不坏,但是也不是什么好人,为人处事极度精明。平时更是抠门至极,穿的衣服上经常带着补丁,出门也舍不得雇车,全凭一双腿走,逮着占便宜的机会是绝不放过。
那时候穷人多,经常有富户人家做善事,在寺庙或者道观前面设立粥棚,给穷人乞丐熬粥喝。要是在寒冬时节,往往这一碗粥就能让一个乞丐多活一天,也是积德行善之事。
这马老爷便厚着脸皮,混在穷人乞丐之中要粥喝,别人看他穿的破衣喽嗦,也不在意。反正马老爷就是个无利不起早的主,碰见挑大粪的在自己家门口过,也要来一勺尝尝咸淡。马老夫人可是个好人,成天吃斋念佛,多行善事,为人也正直善良。两个孩子,马敌恶更像马老夫人,忠厚老实,嫉恶如仇。冬梅更像马老爷,心思缜密。
第二天一早,魏大少爷就出了城门,抹角拐弯是来到了马家村中,刚进村就奔自己的一个朋友家去。这位叫马三,标准二流子,在家里行三,也没个大号,别人都称他马三。成天游手好闲屁事干不了,只能靠小偷小摸度日,来维持生活。反正也是家里就他一个人,一人吃饱全家不饿。
魏大少来到家中咣咣咣的砸门,半天也不见人,就大声吆喝:“老三!在家吗?你魏大爷来了!”刚喊完就见门咣铛一声开了,从门后面探出一个脑袋,油光蹭亮的脑壳,长得贼眉鼠眼,正是马三。口中忙道:“呦,魏爷,什么风把你吹来了。我还以为是债主讨债呢,都没敢开门,快里面请。”
魏大少走进屋中一看,真是个一览无余啊。一铺土炕,一个桌子带着几个板凳。桌子上有一个破茶壶连带着几个破碗。想来这马三的日子也不好过。俩人闲扯了半天也没问出个所以然来,魏无忌想干脆直接上门,我倒要看看这马家到底几斤几两!这冬梅到底是何方神圣!
魏大少跟马三打听好大概方位,就来到了马家大宅门前。眼见得这大家宅院是雕梁画栋金壁辉煌的,心中暗叹不愧是马家,好一座气派的大宅院。
正巧这马德邦正在自己家门前台阶上坐着晒太阳,之前咱们说过,马老爷一生节俭,穿的跟乞丐似的。加上魏大少也不知情,压根也没见过这马老爷。就想着先问问吧,别弄错了人家太唐突。就上前去口中问道:
“大爷!您身后那大宅子是马冬梅家吗?”